本报记者 高 娟 通讯员 刘旭菲
近年来,潼关县司法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高效推进“党建红+司法蓝”有机融合,将党建融入法律援助、公证服务、人民调解、普法宣传和社区矫正,实现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全线升级。
党建+精准法律援助。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设置法律援助“党员先锋岗”,推动党建与援助工作“双融双促”。推进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法律援助联络员,在法院、检察院、看守所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在县残联、县人社局等部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残疾人、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和军人军属等群体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有效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党建+便民公证服务。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与公证业务相结合,组织党员公证人员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公证法律服务活动。全面落实公证领域“放管服”改革要求,改进公证服务方式方法,优化服务流程,主动为老弱病残提供上门办理公证服务,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为当事人节约办证成本。拓展创新公证服务领域,积极为潼关县“小吃大赛”、咏潼关“歌曲选拔大赛”、肉夹馍“标语选拔”、保障房摇号等事项提供现场便民公证。
党建+公正人民调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完善基层党建与人民调解工作融合新模式,将人民调解工作融入社区综合治理网格中,融入组织活动中,新打造罗刚调解工作室等4个品牌调解工作室和1个村级规范化调委会。成立潼关县调解协会,进一步落实“网格+调解”工作机制,探索创新推行“警司联调”工作模式,将240余名人民调解员、10名法援律师、2名公证员分配到全县123个网格中,让群众矛盾纠纷有场所说事、有专业人员管事。
党建+全民普法宣传。将党建融入基层普法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宽基层法治文化新阵地,建成太要镇法治文化广场、庆丰社区法治文化广场、上善村法治文化阵地等一批普法宣传教育阵地,优化群众学法渠道,实现普法便民服务水平再提升。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遴选培养144名乡村“法律明白人”。深入推进“八五”普法,积极开展“6·5”世界环境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等普法宣传活动,送法进机关、进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党建+智慧社区矫正。充分发挥县、镇(办)社区矫正委员会、党员志愿服务队作用,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机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签订合作协议,挂牌成立社区矫正红色教育基地1个、警示教育基地1个、就业培训基地2个、公益活动基地5个,为社区矫正对象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提供良好平台。对全县各司法所社区矫正业务工作室进行规范化建设,在局机关高标准建成面积300m2的“智慧矫正中心”,升级打造社区矫正综合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远程督查系统,不断筑牢基层社区矫正机构阵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共法律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工作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潼关县司法局将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再添举措、再加力度,健全完善“党建+公共法律服务”模式,擦亮“党建红引领司法蓝 法润民心护航发展”特色党建品牌,不断推进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