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人民政府县长 严晓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组建以来的五年,是潼关改革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最多的五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面对脱贫攻坚的神圣使命,面对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开拓进取,埋头苦干,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紧盯全面小康,奋力追赶超越,县域发展迈上新台阶。预计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7.13亿元,,年均增长11.2%;人均GDP由1.72万元提高到2.35万元,年均增长10.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6亿元,是2011年的1.6倍,年均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9亿元,是2011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848元和9121元,、1.7倍,年均增长7.3%、11.1%,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9.7∶52.1∶38.2调整为9.7∶42.8∶47.5,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9.3个百分点,发展质量更加优化。五年来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6个,到位资金62.13亿元;实施各类重点项目157个,完成投资142亿元;累计向上争取资金75亿元,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五年来,我们狠抓经济转型,加快产业升级,三次产业取得新发展。工业转型步伐加快,整合黄金企业5家,减少矿业权24个,潼金公司中深部探矿完成投资12.9亿元,3000吨选厂开工建设,西潼峪尾矿科技示范园建成投产,首饰城完成改造提升,打非治违“潼关模式”在全国推广,摘掉了“全国非煤矿山重点监管县”帽子。聚泰功能性新材料、新能源天然气合建站等项目建成投产,中陕核钼精矿深加工、中广核风力发电等项目有序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举县一致打造“一城三园一街”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两大旅游体系,古城东山景区、黄河湿地公园部分景点建成开放,北水关、水坡巷保护修缮基本完工,潼关小秦岭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综合服务区基本建成,“十里画廊·慢游潼关”景区18.2公里栈道全线贯通,沿沟坡立体绿化成效显著。实现与华旅集团、西勘院、陕地建、陕文投等单位战略合作,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提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五年来投入专项扶持资金6000万元,发展软籽石榴、油用牡丹、核桃、花椒等林果菜19万亩,生猪存栏26.3万头,种鸭养殖达到8.3万套,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发展专业合作社112个。投入资金4.8亿元,实施各类农业基础建设项目30多个,增加高标准农田6.5万亩,发展节水灌溉6万余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1平方公里,农业条件大幅提升。
——五年来,我们聚焦城乡统筹,实施“四城联创”,城乡面貌展现新形象。先后投入资金28亿元,实施重点城建项目50多个,建成了一批公园、市场、商住小区,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改造升级,新建改建城市道路20公里,硬化、亮化、绿化背街小巷252条,初步形成“五纵九横”的城市路网框架,县城面积增加到6.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0.2%;“双美”创建累计投资2.38亿元,清除了全县陈年垃圾,组建了农村保洁员队伍,实施了54个自然村“六化”建设,农村脏乱差面貌得到彻底改变;秦东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累计投资13.2亿元,完成了秦东入陕口综合改造,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太要镇新区建设完成投资2.36亿元,镇区主干道、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综合市场等投入使用。
——五年来,我们突出需求导向,办好惠民实事,群众生活实现新改善。出台了产业脱贫、健康脱贫、移民搬迁等新举措,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2亿元,实施脱贫项目106个,减贫33200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16.7%降低到2%;坚持绿色发展,连续三年实施重金属污染治理、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新增耕地1.2万亩、林地4600亩,完成了渭河综治工程,持续开展声、水、气、渣综合治理,近三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超过270天,森林覆盖率达到42.6%;持续改善民生,率先在全省开通城区免费公交、农村免费校车、农村免费数字电视,实现13年免费教育。新建了县人民医院,公民“健康档案”工程建档人数达到14.9万人,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9.6%以上。镇村标准化卫生院所、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县,文化馆、图书馆达到三级馆标准,开通了潼关人文旅游频道,“四进零距”“一元剧场”等惠民演出856场次,出版发行了《潼关历代战争纪事》《千古雄关魂》等书籍画册,《兵出潼关》《汉太尉杨震》《清风亭》等作品先后登上中省媒体舞台,潼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建成各类保障房7034套,改造农村危漏房3917户,提升县乡公路54公里,汽车客运站即将投运,4.6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建成潼关县养老服务中心和23个镇村养老机构,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城镇创业就业扶持体系不断完善,潼关肉夹馍小吃连锁加盟店达到300多家,带动就业3800余人。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创新,积极简政放权,发展活力得到新增强。政府机构改革、镇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改革等稳步实施。事业单位法人结构治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土地确权等工作全面完成。简政放权取消职权112项,转移、下放职权149项。成立了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局、不动产登记局,城市管理更加精细规范。县、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实现三级联网,“人民之家”累计办理事务23万件。率先在全市推行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制度,不断强化专项监察和责任审计,依法行政决策机制逐步健全。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和县长信箱办理工作,办复率100%、满意率98%以上。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包联、督办、联席会议等制度,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累计解决信访积案122件。建成了“三网合一”、公安综合信息作战平台,初步实现县城、集镇、农村、社区和所有国省县道治安视频监控全覆盖,公众安全感大幅提升。
统计、科技、税务、物价、人防、应急、消防、气象、档案、民宗、工会、共青团、市场监管、人民武装、老干部和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年来,省级环保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五年的实践步履坚实,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五年来,我们把上级精神与潼关实际紧密结合,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群众愿望的发展目标,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破解了制约潼关发展的各项瓶颈障碍,最大限度激发了全县上下创业创新活力。二是必须始终坚持产业转型、科学发展。五年来,我们把加快产业转型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初步构筑起以传统黄金工业为支撑,以新兴工业、文化旅游和特色农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了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三是必须始终坚持招商引资、项目带动。五年来,我们紧盯中省市产业政策和投资动向,千方百计争项目、扩投资、稳增长,实施了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改善了城乡面貌,为潼关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四是必须始终坚持改善民生、和谐发展。五年来,我们时刻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大力兴办惠民实事,全面落实利民之策,实施了“三个免费”“双美”创建等一批民生工程,一些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急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推动发展赢得了民心、凝聚了力量。五是必须始终坚持抓主抓重、实干攻坚。五年来,我们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在优化结构、城乡统筹、脱贫攻坚等工作中,事事攻坚,步步为营,实现了重点工作有亮点、难点工作有突破、常规工作有特色。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发展催人奋进。这是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县政协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位老干部、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潼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潼关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和各位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地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增长动力不足、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县情还没有根本改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力支撑,发展动能亟待转换;财政收入结构欠优,增速放缓,收支矛盾突出,加快培植可持续财源任务艰巨;民生改善、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等工作与群众期盼还有很大差距;少数单位和个别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抓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县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重要时期,是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这种信心,来自于对外部发展形势的科学研判。这种决心,来自于对宏观政策机遇的有效把握。中央继续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一带一路”建设,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推进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省上明确支持关中协同创新,持续推进陕西东大门建设,都为我县加快转型发展、推进城乡一体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这种责任,来自于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作出的“追赶超越”重要论断和“五个扎实”发展要求。潼关作为陕西东大门的门户,当好排头兵责无旁贷,我们只有立足现实、奋力追赶、实现超越,率先在黄河金三角区域发展中脱颖而出。这种能力,来自于对潼关发展现状的精准掌控。近年来我们果断实施转型发展,扎实推进城乡统筹,持续加大民生改善,实实在在积聚了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巨大潜能。特别是县第十七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潼关的发展战略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宏伟。今日之潼关,天时地利人和,心齐气顺劲足,正是干事创业的最佳时期。为此,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立下愚公移山志,走好新的长征路,凝聚发展的洪荒之力,同心同德谱写潼关壮丽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黄金强县”发展战略,紧扣“转型发展、追赶超越”工作主线,把经济转型作为第一要务,把城乡统筹作为第一抓手,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全面小康作为新阶段第一目标,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全力争创全国文化旅游名县、全国黄金经济强县、全国文明城市。
主要目标是: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和第十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努力实现“两快一稳一率先”,发展速度快于省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综合排名稳居全省中上游水平,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实力更强。转型发展取得实质进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业格局基本定型,GDP总量突破6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实现“三个翻番”,消费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城乡面貌更美。县城建成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宜居宜商宜业功能更加完善,城市更加精美,各建制镇镇区全面完成升级改造,各行政村、社区建设达到全市一流水平,城乡统筹和一体化建设跻身全省先进行列。
——生态环境更优。生态立县战略意识和环境保护底线意识牢固树立,秦岭矿区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重大进展,重金属污染区治理全面完成,森林覆盖率达到46%,潼关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
——人民生活更好。脱贫攻坚率先完成,劳动就业岗位更加充分,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质量跨入全市先进行列,“平安潼关”建设迈上更高水平,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要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政府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紧紧围绕创新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围绕“一城三园一街”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两大旅游体系,加强区域合作,加快重点景区建设,完善基础配套,建成4家3A级景区、2家4A级景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以上,成功创建全域旅游景区示范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县;加快黄金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产业链条,组建东、西部两大矿业集团,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黄金精炼、金银饰品贸易基地,实施尾矿、废渣综合开发,争创全国黄金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县。积极发展新兴工业,构建以聚泰功能性新材料、中陕核钼精矿深加工等为核心的新型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小吃总部经济,拓宽“互联网+”合作领域,力争实现传统工业、新兴产业、小微企业“三个倍增”,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扩大特色种养规模,支持农业园区发展,强化农企对接、农旅一体,培育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化种养基地、新型合作组织和全国驰名品牌,带动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达到30亿元。
(二)紧紧围绕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步伐。坚持全域规划,统筹推进“一城两带”总体布局。五年投资200亿元,实施重大基础建设项目100个,重点做好城市路网升级、地下综合管廊、棚户区改造、综合市场、停车场等基础建设,推进城市网格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建设智慧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依托秦东省级重点示范镇和重要小城镇建设,全力打造沿黄渭河旅游商贸聚集带和潼灵新区工业聚集带,积极争取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项目,完成桐峪、代字营、安乐镇区改造升级,培育一批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风尚美的精品特色小镇;全面建成美丽乡村,实现全县28个村(社区)“六化”建设、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全覆盖,城乡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全面建成;深入推进“交通三年大建设”,完成310国道过境改线、522国道、313省道建设,争取西华轻轨东延潼关,打造黄河金三角区域交通枢纽;实施新一轮水利、电网、宽带、能源保障等工程,让城乡居民同享幸福生活。
(三)紧紧围绕绿色发展,加快美丽潼关建设。全力推进“生态立县”战略,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争创国家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持续加大生态治理力度,执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推进山水林田一体化整治,实施秦岭北麓生态修复、黄河西岸综合整治等重大项目,加强黄河湿地和中小河流域保护,开展城乡生活污染、土地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构建多点支撑的绿色生态屏障。
(四)紧紧围绕开放发展,增强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医疗卫生、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鼓励黄金、现代农业等产业技术升级,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高度融合。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经济能人回乡创业、青年学生创客创业、农民工进城创业。深化与华旅集团、陕地建、陕文投等企业战略合作,建立完善的政企银对接机制,推行PPP融资模式,加快基金债券发行,破解项目资金瓶颈。狠抓项目策划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项目150个,争取各类资金超过100亿元。
(五)紧紧围绕共享发展,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强化县镇村三级帮扶责任,落实各类脱贫措施,确保2017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实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育信息共享共用、校园设施改造提升“三大工程”,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新的潼关中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实施“健康潼关”工程,提升县医院、中医院诊疗服务水平,健全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把县医院打造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医院,辐射服务人口超过30万人。全面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潼关体育场、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建立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困难群众得到关爱和温暖。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促进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深化“平安潼关”建设,健全矛盾纠纷化解、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争创全省平安示范县、安全生产示范县。
各位代表!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6万潼关人民和衷共济,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齐心奋进,一个更有实力、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新潼关必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2017年主要工作任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履新起航、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新的状态、新的作为,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
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历史使命,率先完成脱贫任务
强化干部帮扶力度。继续实行脱贫攻坚“双包双联”“三级联席会议”“周二扶贫日”制度,夯实各级领导干部脱贫责任,切实为贫困户办实事、办好事。积极完善脱贫帮扶督查、考核、退出机制,将脱贫帮扶纳入干部年度考核范畴,奖优罚劣,确保率先在全市实现脱贫摘帽。
夯实产业脱贫根基。积极整合扶贫资金,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改造。推行“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脱贫合作模式,支持现代园区托管扶贫,实施光伏能源、电子商务等产业扶贫。积极开展脱贫技能培训,鼓励贫困户通过种植、养殖、创业、劳务等实现脱贫。
加快脱贫搬迁进度。及时启动搬迁贫困户产业扶持、户籍改革等工作,让搬迁户享有与当地群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兜底脱贫政策,力争实现扶贫和低保“两线合一”。全力推进教育脱贫、健康脱贫,落实好各类助学政策,最大限度降低医疗费用,让每一名贫困群众都能看得起病,让他们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
(二)聚焦生态立县,努力实现绿水青山
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完善县镇村三级环境网格化监管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扎实推进“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和新一轮渭河三年行动,完成2-3家企业废水回用项目,强化油烟、扬尘和尾气整治,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抓好黄金企业节能降耗,实施城区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大力倡导低碳生活。
强力推进生态治理。加快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实施黄渭河生态治理、黄河西岸土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不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鼓励发展生态种养技术,实现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变。持续加强土地管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用地,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持续开展造林绿化。实施“绿化秦东大地、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3平方公里。
(三)聚焦旅游兴县,加快建设全域景区
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与华旅集团的合作,组建华旅集团潼关公司,推进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古城保护启动实施沿黄河部分城墙城楼修复;东山景区完成商业街、白莲池、望河宫建设,实施精品酒店、黄金小镇、军事文化体验区建设;矿山公园完成综合服务区博物馆布展和游客接待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实施401矿硐“地下探秘”工程;“十里画廊·慢游潼关”景区启动岳渎小镇等2-3个景点建设。积极申报水坡巷国家历史文化名街,潼关历史博物馆实现对外开放。
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加快旅游基础配套建设,建成古城景区游客接待中心、集散广场、上山步道、生态停车场。积极研发特色旅游商品,打造特色酒店,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精品餐饮,培养更多高素质旅游人才,全面提升潼关旅游服务承载能力。
积极开展旅游营销。全面启动旅游宣传年活动,从3月份起,一月一个主题,叫响潼关旅游品牌,申办“黄河与华山对话”高端论坛,拍摄潼关旅游宣传片,提升潼关旅游知名度。加强与途牛、携程等专业旅游网站合作,建设潼关旅游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打造2-3条潼关精品旅游线路。
(四)聚焦黄金强县,促进工业提质增效
积极稳妥组建现代黄金企业。扎实推进黄金资源整合,鼓励支持组建东、西部两个规模化、现代化矿业集团。加快中深部整装勘查,实现地质勘探5万余米,新增储量5.8吨,力争建成3-5个规模化、标准化绿色环保选厂。
不断完善黄金产业链条。加强与西北有色等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先进工艺设备,实施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建成黄金首饰加工厂,建立金银饰品质量追踪体系,开辟网络营销新渠道,力争实现金银饰品年销售额15亿元以上。
做大做强新型工业。以工业园区为主阵地,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完成聚泰功能性新材料生产基地二期工程,扎实推进中陕核钼精矿深加工、华润风电等项目,实现非黄金工业产值10亿元以上。
培育发展物流商贸产业。加快物流商贸产业发展,建成潼关中心粮库,推进新型建筑PC构件、秦晋豫金三角仓储物流项目,实施“村掌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扩大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规模,新增各类网店50家,实现电子商务营业额2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潼关小吃经济,启动潼关食品工业园区建设,打造集食材加工、冷藏、配送等为一体的潼关小吃中央厨房。
(五)聚焦投资拉动,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全力以赴争资引项。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等领域,积极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秦岭生态治理等政策机遇,抓好项目策划、包装和争取。全年策划包装重大基础类、产业类项目不少于15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少于30亿元,向上争取资金20亿元以上。
齐心协力加快建设。继续推行重点项目领导包联、专项督查、电视承诺等机制,全力推进50个市县重点项目如期开工、顺利实施、达产达效。确保年度投资不少于5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以上。
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全力解决项目建设前期审批、要素保障等问题,实行项目手续办理“一站式”服务。积极深化PPP合作模式,增加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用足用活民间资本。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业务、强行阻工行为,全面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切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六)聚焦城乡一体,努力建设美丽家园
加快精美县城建设。推进“多规合一”,促进城市资源合理配置。完成尚贤大道延伸、民生大桥建设,建成2个城区停车场、3个城区综合市场,实施城市规划馆、气象站业务用房、华府精品、供销综合大楼建设,增强城市集聚功能。持续开展违章建筑专项治理,实施城区环卫购买社会服务试点工作,严管城区环境卫生、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营造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推进特色城镇建设。围绕古城开发,扎实推进秦东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完成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秦东水厂、滨河公园、潼河景观带、南大街市政改造等工程,加快古城安置区、东山安置房、古渡坊建设。强化重要小城镇管理,建成污水处理厂,启动桐峪、安乐镇区建设。
提升美丽乡村水平。坚持“双美”创建与脱贫攻坚、全域旅游、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风貌改造,提升镇村基础水平。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全力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互促共进,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七)聚焦特色种养,提升现代农业效益
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落实惠农补贴,稳定粮食面积,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4.2万吨任务。扩大特色种养规模,支持润谷、金桥等农企发展,实施安大番鸭繁育研发、油用牡丹、软籽石榴3个种养基地建设,巩固花椒、核桃、黄花菜种植面积。全年新增软籽石榴、油用牡丹1万亩,种鸭番鸭养殖达到30万套,生猪存栏27万头。提升特色农业品牌效益,加快软籽石榴示范区建设,发展域外石榴基地,建设软籽石榴试验站,创建潼关特色品牌。加快众源、秦农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发展,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新增流转土地5000亩。加快“农旅一体化”步伐,实施永丰源生态农业扶贫示范基地、远望沟生态农庄、南寨子樱桃采摘园等农业园区建设。全年新增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20个,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00人。
培育壮大农业服务体系。加快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线上营销,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涉农资金整合机制,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太潼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抽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完成平整土地3万余亩,新打机井15眼,建设高标准农田7000亩。
(八)聚焦民生改善,增加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努力发展社会事业。全力推进“九项示范校”创建,建成城北、寺角营、陈家城3所幼儿园,实施农村学校水厕改造、“三化”建设,启动潼关中学建设。实施乡村教师支持、城区教师支教和优秀教师培训计划,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推进县镇村医疗一体化,建成新的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启动县医院产幼住院大楼、疾控大楼建设,改善群众诊疗环境。扎实推进潼关体育场、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全年开展大型文化活动、体育赛事不少于7次,“四进零距”“一元剧场”等惠民演出不低于300场次,保障群众基本文体需求。
大力强化社会保障。积极促进劳动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2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万人次。不断健全社会保险、养老救助、拥军优抚等保障体系,加大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实现城乡低保、五保应保尽保。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实施县级公墓和殡仪馆建设。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确保低收入家庭如期入住。扎实推进城市集中供热项目,实现全县供热面积达到60%以上。实施国道522秦东镇至下汾井、国道310北歇马至潼关县城公路建设,不断优化县域路网布局。
着力创新社会治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安全基础建设,严格安全监管执法,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力推进“阳光信访”,落实县级领导接访、约访、联席会议等制度,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面实施“七五”普法,做好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扎实开展“平安潼关”创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重拳打击黑恶犯罪、网络诈骗、经济犯罪、“黄赌毒”等违法犯罪,确保全县社会大局稳定。
(九)聚焦担当有为,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依法履职。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增强运用法治手段治理社会的能力。坚持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相结合,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办好《向人民报告》等栏目,让群众了解政府做什么、怎么做。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努力打造运行规范、公开透明的阳光政府。
坚持勤勉履职。天道酬勤,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持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全面执行“三项机制”和干部澄清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主动作为、善谋勇为,全力打造勤政精干、务实为民的效能政府。
坚持廉洁履职。打铁还需自身硬。严格遵守廉洁准则、处分条例和问责条例,坚决执行“八项规定”,从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和“一岗双责”,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严肃查处一切违纪违法案件,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严格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项目管理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大力倡俭治奢,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所有公共资金一律接受审计监督,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三公”经费支出不断下降,努力打造纪律严明、风清气正的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潼关发展时不我待,追赶超越正当其时。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用激情绘就蓝图,用实干成就梦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