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21年潼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潼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3月9日在潼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潼关县人民政府县长 于娟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政府工作及“十三五”发展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面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了11个职能组、9个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流程图,理顺工作机制,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实现了“零确诊”的目标,守护好了陕西的东大门。张宝富同志荣获全国抗疫先进个人。

经济发展平稳运行。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精准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主要指标逐月恢复,经济运行持续回暖。全年生产总值完成44.0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0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784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901元和13488元。开工重点项目56个,完成投资53.4亿元。策划包装重点项目109个,争取到独立工矿区等中省投资项目45个,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3个。完成进出口贸易额851万元,占全年任务的739%,全市排名第一。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强势推进工业稳增长,祥顺中心选矿厂进入试运行,富源工业、分散式风电等项目进展顺利,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46.3亿元。旅游三产加快恢复,古城EPC项目多个单体工程完工,古城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争取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完成11.34亿元,增长3.2%。粮食总产5.3万吨,建设高标准农田3.3万亩,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个。软籽石榴、花椒栽植面积累计达到3.64万亩和13.5万亩,生猪存栏9.8万头。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坚持尽锐出战,持续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对标补短”等活动,“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动态清零,各级督查检查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剩余343户478人减贫任务全面完成。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建立县镇村扶贫长效管理制度311项,全力巩固脱贫成果。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抓好中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和“五乱”问题整治,制定出台秦岭潼关段保护规划,建立秦岭生态保护长效制度30余项。切实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严格水资源管理,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及岸线利用整治,拆除违规建筑1040平方米,治理河道4.5公里。深入推进“铁腕治霾”,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87天,同比增加45天,全市排名第三。全年营造林5.05万亩。完成农用地修复治理3.04万亩。切实加强债务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清偿中小企业账款2.44亿元,政府法定债务和隐性债务风险均处于绿色等级。

城乡品质不断提升。全面推进“三四五”专项行动,民生街东段延伸、民生大桥、老旧小区改造等8个项目进展顺利。国道522暨310改建有序推进,310国道城区段道路大修竣工通车,新智能汽车站开通运营。添景东段、尚德花园保障房小区完成分配入住。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秦东镇寺角营村、四知村,太要镇老虎城村,分别荣获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历史文化名村和省级文明村。

民生福祉持续增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考本科上线率92.5%。岳渎小学、秦东镇滨河小学开工建设,实验小学教学楼、南新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学位900个。加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完成戏曲下乡、数字电影放映1152场次,我县编排的革命现代戏《黄河湾纪事》进行了首场演出。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县疾控中心综合业务楼投入使用,完成了县隔离病区、传染病医疗体系建设,新建核酸检测实验室2个。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1%以内,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率99.2%以上,发放低收入人群保障金和残疾人两项补贴2300余万元。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县未发生一起较大安全生产事故。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人民战争,平安建设知晓率、社会治安满意率居全市第一,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成功创建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尽管我们压力很大、困难很多、任务很重。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以实际行动,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锻造了忠诚担当的干部队伍,展现了追赶超越的潼关形象!

回首过去五年,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环境日趋复杂,风险隐患不断增多,发展任务日益繁重。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定力,接续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

这五年,我们坚持追赶超越,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3%,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一致,财政支出年均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5年增加9990元和5120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户,累计实现产值252.2亿元。工业园区获批为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入园企业达到21家。全县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79个,完成投资287.6亿元。创建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5家,潼关博物馆建成运营。农业生产总值较2015年增长1.7倍,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农业龙头企业10家,特色农业面积达到17万亩。三次产业比调优为14.3:28.8:56.9.

这五年,我们聚力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亮出新成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2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90个。“八个一批”政策精准落地,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增长到11641元,27个有扶贫任务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14.6万元。现行标准下全县1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024户1583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四跟四走”“讲习所”工作模式成为全省典型。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完成。先后投资4.68亿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159个,新建改造镇村道路110公里,完成农村卫生改厕1.6万户,绿化美化道路80公里,安装路灯5000余盏。9万余人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改善,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通客车,自然村动力电和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上善村、秦王寨等10个村(社区)先后被评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历史文化名村。

这五年,我们突出生态治理,美丽潼关呈现新颜值。扎实开展秦岭生态环保专项整治,治理矿山生态点位30个,拆除工矿用房3470间4.47万平方米,清运废石废渣100万余方,恢复治理矿区面积14.9公顷,秦岭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拆改燃煤锅炉262台次,实施“双替代”1.17万户,取缔“散乱污”企业40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增加。实施重金属污染治理、土壤治理、水保林等项目24个,完成土地治理修复1.1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平方公里。实施了岳渎景区栈道沿线沟坡绿化,新建了岳渎阁水保示范园、岳渎牡丹生态园、列斜沟生态园,开展了国省县道绿化提升,新增营造林面积12.9万亩,封山育林、退耕还林10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6.23%。

这五年,我们加快基础改善,城市形象再现新面貌。城市西进北扩发展态势良好,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8.2%。实施了中心大街等5条道路改造提升,新建了西区污水处理厂、建筑垃圾填埋场和两个镇区污水处理厂,完成了城区主干道路灯改造提升,亮灯率达到99%。城区污水、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到96.3%、99.5%,道路机扫率达到97%,燃气管道覆盖率达到95%以上。建成了潼关智慧城管系统,新建改造农贸市场6个,城市更加整洁宜居。秦东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完成投资21.9亿元,实施北赤路、南大街市政工程等项目39个,便民服务中心、垃圾填埋场等投入使用,城市副中心初具规模。

这五年,我们深化改革创新,营商环境再显新活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有效落实,“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事项增加到473项,市场主体达到9523家。“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运行,在全省率先推出户籍通办、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制度,秦王寨“三变”改革经验在全市推广。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12345市民热线服务水平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成功引进中国五矿、华旅集团、华润风电等中省和民营企业27家,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0亿元。潼关正成为秦东大地投资兴业的热土。

这五年,我们加大社会保障,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县级财政累计民生支出60.6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3%以上。社会保障扩面提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提高734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近三年人均每月提高68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115.5元,县域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达到59.96%。新增城镇就业22867人次。新建提升国省县道76公里。新建镇村养老机构6个。建成分配保障性住房3851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43户。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建改建中小学校幼儿园9所,普惠幼儿园占比达到89.5%。完成县医院、妇计中心、中医医院整体搬迁,镇村标准化卫生院(室)达到全覆盖。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完成。平安潼关、法治潼关建设成效明显,“两率一度”稳居全市前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这五年,我们坚持勤勉作为,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高质量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落实中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90件、政协委员提案336件,办复率均达到100%。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全力完成巡视巡察审计问题整改。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府治理能力和工作效能显著提升,树立起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统计、市场监管、税务、人防、应急、消防、气象、档案、工会、共青团、人民武装、老干部和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各位代表!梅花香自苦寒来。“十三五”期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多,取得的结果比预想的好。五年来,县委、县政府干了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事、实事、好事,提升了潼关对外形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新时代潼关追赶超越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县先后荣获国家双拥模范县、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县,中华散曲之乡、全国围棋之乡、省级环保模范县城、省级森林城市、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县、“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等荣誉称号。

回望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新时代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政治建设,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把总书记对陕西的殷切嘱托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必须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基本县情,聚焦发展要求,破解发展矛盾,凝聚发展合力,时刻保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势头不减、力度不减。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力描绘“多彩秦岭、壮美黄河”新画卷,走出一条具有潼关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潼关发展更有“温度”,民生幸福更有“质感”。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时刻保持锐意进取的风貌,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力开创潼关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斗历程充满艰辛,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引领,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县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共克时艰、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位老干部、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潼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潼关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和各位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十三五”规划部分指标没有达到预期,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优,发展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重大项目储备不足,有效投资增长乏力,发展动能还需进一步增强;城乡基础相对薄弱,民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发展要求和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按照县委十七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通推进“五个扎实”和“五项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十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加快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黄金强县”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城区、景区、园区”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潼关、富裕潼关、人文潼关、开放潼关、幸福潼关”,奋力谱写潼关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2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 60亿元,年均增长6.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显著提升。力争到2035年,全县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

要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的主题。我们要聚焦潼关资源、区位、政策优势,以实体经济为根本、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全力做强黄金产业、做优旅游产业、做大特色农业,强势推进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商贸物流等新兴产业,积极构建具有潼关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到202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0亿元,特色农产品收入超过16亿元。努力打造“升级版”工业强县、全域旅游示范县和中国软籽石榴第一县。

(二)坚持高标准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城乡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我们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扎实开展“三四五”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走出一条“小而美、小而富、小而强”的潼关振兴之路。到202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至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0%。努力打造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和乡村振兴示范县。

(三)坚持高起点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共享。绿色是最美的生活和最充实的福利。我们要坚守生态底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耕地保护和生态环保制度,做好秦岭和黄河生态卫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到2025年,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75%以上,PM2.5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达到50%,城镇绿化率达到45%以上。努力打造秦岭、黄河生态保护样板区。

(四)坚持高水平开放,推动区域合作畅通。区域合作是融合发展的根本路径。我们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黄河金三角区域发展,实施三省四市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开展精准招商,打造秦东最佳投资洼地。到2025年,全县招商引资突破100亿元,消费贸易突破100亿元,“一网通办”达到98%,每年新注册市场主体2000多个。努力打造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先行县。

(五)坚持高品质生活,推动民生福祉升级。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美好生活共同缔造行动,加快形成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社会民生保障体系,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7500元和2075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区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50%,基本实现陕西教育强县目标。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和谐幸福模范县。 

    三、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县新时代追赶超越进程中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十四五”总体发展目标,聚焦“十项重点工作”,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姿态,迈好第一步、展现新气象。

全县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8.3%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3%左右。

围绕上述目标,全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工业强县步伐,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

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高举工业发展大旗,扎实推动县域产业规模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全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坚持资源、政策、要素向打粮食的“好产业”聚集,优先保障工业项目用地,确保工业倍增计划良好起步。

做强黄金产业。加大中深部整装勘查力度,全力推进小秦岭整装勘查项目实施,争取列入全国整装勘查重点区。支持黄金企业技术改造和产能释放,确保祥顺中心选矿厂投产达效,推动中金冶炼技改、金精粉集散地项目启动实施。积极延伸黄金产业链,力促太洲多元素金精矿综合回收利用、中陕核尾矿治理回收利用项目开工,确保富源公司废渣综合利用迁建项目建成投产。全年黄金工业产值增长20%以上。

壮大新兴产业。支持聚泰公司扩产增效,加快实施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力争分散式风电、综合建材产业园、33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成投产,确保非黄金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全力推进商贸产业,加快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发展电商龙头企业,培育发展限上商贸企业10户。

做活园区经济。突出“一县一业”,按照“一园三区”产业布局,全力打造以尾矿综合利用为主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商贸物流制造为主的综合建材物流产业基地,以肉夹馍速冻饼等特色食材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基地,全力做大做强做活园区经济,积极创建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园区。

(二)增强投资拉动效益,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推动重大项目攻坚。扎实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每个重大项目都要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推进方案,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开工、一季一观摩点评”,确保62个重点项目按时序推进,完成年度投资59.45亿元。抢抓各类政策机遇,突出“两新一重”,策划包装重大项目20个以上。

强化要素配置保障。推行“亩均论英雄”,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完善县域统筹机制,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全面推行“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模式,3月底前市级重点项目手续全部办结。聚焦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发挥融资平台作用,积极申报发行专项债券,以市场化手段推动项目建设大突破。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活动,实施“强链优链”工程,完善招商引资决策机制和优惠政策。紧盯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税收贡献大的“拳头”产业项目,专班保障、专人跟进,确保2个十亿元以上项目落地潼关,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快完成440项行政审批事项划转工作,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推行审批服务标准化,提高网办效率,推进“一网通办”“一网办好”。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建立完善企业诉求直通渠道,加快中小企业投诉平台建设和“一企一码”推进工作,千方百计激发市场活力,年内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00户。

(三)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五年过渡期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扶贫责任体系不变。健全完善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强化动态管理,杜绝返贫致贫现象。加强搬迁群众后续扶持,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藏粮于地,严守17.7万亩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移民建设等项目,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4.5万吨。

做大特色农业。壮大软籽石榴、花椒等特色产业,优化提升软籽石榴2.5万亩,改造提升高品质花椒基地3万亩,积极打造省级软籽石榴示范园区和优质花椒生产示范县。加快发展黄金桃、樱桃等特色果蔬,建成千亩大樱桃示范园、千亩优质黄金桃基地和千亩设施果蔬基地。稳固畜牧养殖发展,确保生猪、肉牛、种鸭存栏稳定在12万头、1万头、45万头。争创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各1个。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私搭乱建等现象。全面落实农村公路路长制,加强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实施县镇路网提升改造工程,完成乡村道路提档升级54公里,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镇1个、示范村5个。深化农村供水管理,实施秦王寨等5个村供水改造工程。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施国省道路生态提升工程,农村垃圾转运系统投入使用,完成农村改厕5000户,铺设污水管网30公里,建成垃圾转运站6座、农村公厕8座、污水处理站8座,争创美丽宜居示范镇2个、示范村10个,打造全省乡村振兴潼关样板。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做好承包地流转工作,适度扩大农户生产规模。制定相关具体措施,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

(四)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加快全域旅游创建

加快重点景区建设。扎实推进古城景区建设,全年投资不少于6亿元,全面完成南游客中心、青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启动水坡巷提升改造、山下城防体系等节点工程,力争景区“五一”试运营,“七一”正式开园迎客。在创建4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上,启动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擦亮潼关古城招牌。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引入战略投资,推进岳渎景区业态提升,启动湿地公园、矿山公园建设。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上善村、秦王寨等8个村“森林乡村”绿化提升,打造桃林寨桃景观文化产业园。依托古渡黄河、画廊栈道、古城雄关、黄金美食等,推出一批“一日游”“自驾游”“乡村游”精品路线,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以上。

积极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持续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形成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产品体系。以古城景区开园运营为契机,积极筹备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特色小吃品鉴会,组织开展黄金文化、关河文化、廉政文化以及牡丹节、石榴节、桃花节、风筝节、围棋赛等一系列文旅活动,一月一活动,全力叫响潼关文化旅游品牌。

(五)强化统筹联动,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扎实开展城市创建。常态化推进创建工作,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等创建成果。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明确年度目标任务,积极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启动健康县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

努力补齐城市短板。全面攻坚“三四五”行动,完成雄关大街雨水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启动和平路、兴隆街等城区主干道提升改造和尚贤大道延伸工程,铺设城区天然气管道4.1公里。实施城乡供水提升工程,新建水源井6座,铺设管网79公里。开展房地产乱象整治,规范物业服务管理,依法依责查处物业服务违规违法经营行为。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科学谋划县城发展布局,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全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一张蓝图”。完善智慧城管系统功能,开展房屋建筑违法建设、违法违规审批专项清查整治和城市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积极建设宜居城市。

加快重点镇区发展。坚持“一镇一策”,引导各镇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推进秦东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启动秦东卫生院、敬老院建设,实施秦东镇棚户区改造二期项目及棚户区幼儿园建设,改善集镇面貌环境,提升镇区品质功能,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

(六)持续强化污染防治,加快建设美丽潼关

全力当好秦岭卫士。严格执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出台潼关县尾矿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加强秦岭资源科学有序利用。推动“数字秦岭”建设,健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视频监控体系,完成秦岭勘界立标工作。坚持最严要求,落实最硬措施,坚决打击违规开采、越界开采、“三小”提金等违法行为,坚决整治乱伐乱砍、乱排乱放等“五乱”问题,对一切破坏秦岭生态的行为“零容忍”“强高压”“不手软”。加快实施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完成中省市督查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清零。积极对接陕投基金,策划包装更多矿山修复治理项目,推进秦岭生态系统治理,坚决守好秦岭祖脉。

狠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及岸线利用整治,加快实施黄渭河潼关段生态区治理、水土保持、双桥河防洪工程等项目建设,完成河道治理6公里、水土流失治理7.5平方公里。不断深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大县域内7条河流执法检查和监测力度,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完成西区污水管网建设,提升城区污水处理能力,确保列斜沟断面水质达标。制定切实方案,夯实各方责任,确保新增双桥河国考断面达标。建设黄渭河生态长廊和文化长廊。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汾渭平原大气联防联控重点任务,狠抓道路扬尘、散煤出售、露天焚烧、烟花爆竹、“散乱污”企业整治和“油、路、车”治理,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持续增加。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实施重金属及土壤污染防治重点项目,修复治理污染耕地3.08万亩。持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启动独立工矿区建设三年行动,完成6613地质灾害点、太峪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启动潼关县生活垃圾热解气化处理站建设,开展跨区域建筑垃圾乱倒专项整治。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开展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3万亩,打造沿黄渭河绿色生态长廊。

(七)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坚守安全发展底线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坚持“人”“物”同防,严格落实“四早”措施,确保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抓好进口冷链食品、快递行业监测消毒,落实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发热人员等重点群体管控措施,坚决筑牢疫情防线,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序开展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做到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应接尽接”,坚决守好陕西东大门。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落实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加强重点领域债务风险化解。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体系和处置问责机制,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坚决打击非法集资、“套路贷”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县域金融机构稳健合规运行。持续优化金融环境,落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灵活金融政策,有效降低信贷不良率。积极盘活闲置资产,加大重点领域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坚决把债务率控制在合理区间。

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突出抓好道路交通、矿山、特种设备、建筑施工、危化、燃气、消防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持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进潼关县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秦东市场监管所建设,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八)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启动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加大普惠性幼儿园投资力度,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加大特岗教师及高层次人才教师招引力度。加快健康潼关建设,全力推进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改扩建、县人民医院太要分院、县中医医院综合楼等项目实施。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进程,启动国家二级文化馆创建。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加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全年文化惠民演出不低于300场次。开展建党100周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主题创作展演,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惠民工程,讲好潼关文化故事。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突出抓好稳就业工作,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300人。加大欠薪治理力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强化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保障各类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完成3个镇级敬老院和2个日间照料中心配套设施。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深化医保支付改革,建立医疗机构费用自我约束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

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机制,扎实开展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实施潼关县看守所、四知所和秦东派出所建设,推进“数字潼关”项目,提升社会公共治理水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百县千村毒品问题大清除”活动,严厉打击盗抢骗、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潼关,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平安生活。

各位代表!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工作的“根”和“魂”。今年,我们将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让广大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1.建成岳渎小学、秦东镇滨河小学,增加学位1620个。2.完成中医医院传染病区建设。3.完成城区“三纵三横”主干道路升级改造,民生大桥建成通车。4.实施潼港引线、310国道沿线绿化美化提升,建成民生公园,打造口袋公园3-5个。5.启动潼关体育场建设。6.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0个。7.陇海铁路桃林路跨线桥建成通车。8.实施潼关火车站站改,开通西安至潼关“绿巨人”动车。9.建筑垃圾填埋场建成运营。10.建设殡葬服务中心。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发展的重任和人民的期盼,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效能提升,全力打造法治政府、有为政府,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尊崇党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忠诚担当的政治素养。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中省市和县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规范履职明法治。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巩固法治政府建设成果。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进工作的能力。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务实担当提效能。突出目标导向,推行“高质量发展”系统考核,全面提高发展质效。增强干事创业本领,强化实践锻炼,提高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不断增强政策举措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使政府工作更加符合科学规律、顺应群众期盼。提升攻坚克难韧劲,落实“勤快严实精细廉”要求,健全督查、考核、奖惩等制度机制,提振干事创业激情。

清正廉洁葆本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作风教育和作风整顿,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坚决纠正懒政怠政行为。注重开源节流,严控“三公”经费,把更多的财力用到保民生、补短板、增后劲的“刀刃”上。盯紧工程建设、土地出让、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岗位,强化监管、加大督查、规范用权。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履行“一岗双责”,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迈向新时代,实干“十四五”,谱写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