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20年潼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潼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27日在潼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潼关县人民政府县长 于娟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面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各种困难,面对秦岭整治、脱贫攻坚、铁腕治霾的繁重任务,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和支持下,奋力拼搏,迎难而上,经济社会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趋优。

一年来,我们稳增长、扩投资,经济社会稳步向好。面对多年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坚持将稳增长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健全了月调度、季通报、年观摩等制度,开展了项目大会战、工业大帮扶、消费大提升等活动,经过精准施策,全县经济在全市率先实现逆势回升。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5.8%,增速较全市高1.6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86亿元,增长13.8%,排名全市第三;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0.4 亿元,增长15.6%,排名全市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2亿元,增长8.7%,排名全市第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和9.5%,排名全市第六和第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56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中上游。

一年来,我们调结构、促升级,产业转型初见成效。2019年底,三次产业占比为12:31:57,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转型实现突破。全年生产黄金13吨,实现产值37亿元。祥顺选矿厂等项目有序推进。非黄金工业企业达到14家,占全县规上工业数量的61%,“一金独大”的工业格局正在逐步改善。聚泰、中陕核、中广核等为代表的新型工业为全县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全县工业增速持续保持在全市前列。全域旅游提质上档。古城项目再获中国五矿集团30亿元注资,潼关旅游前景可期。古渡坊、岳渎公园等景区运营良好。杨震墓祠获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秦东镇、上善村、水坡巷分别获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秦东镇、秦王寨社区分别获评省级旅游特色名镇、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年接待游客突破41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1亿元。现代农业扩面增效。粮食总产4.5万吨。软籽石榴总面积2.64万亩,挂果1.2万亩,年产值约1.2亿元。花椒面积13万亩,年产值约6亿元。种鸭存栏35万套。特色农业逐步进入“收获期”。

一年来,我们抓项目、强动能,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扎实推进“项目攻坚年”活动。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开工建设重点项目58个,完成投资58.8亿元。策划重大项目89个。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项目159个,总投资47亿元。策划包装申请专项债券项目28个,总投资59亿元。招大引强成效明显,领导带头招商、产业组精准招商的作用凸显。举办专项招商、外出招商等活动12场,签约项目27个,总投资103亿元,其中签约央企省企项目6个。目前中国五矿潼关古城F+EPC项目、达刚路机集团废渣综合回收利用项目、陕西环保集团农村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与陕西水务集团、金控集团的合作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一年来,我们防风险、守底线,三大攻坚战推进有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贫困人口中长产业实现全覆盖。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率、贫困人口参合率、大病参保率达到100%。387户易地搬迁和14户危房改造全部入住。贫困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全年脱贫41户94人,完成任务的105%,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49%,提前实现整县脱贫。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有力推进,完成“双替代”4532户、燃煤锅炉拆改280台,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42天,全市排名第三。拆除河湖“四乱”违规建筑6780平方米,清理废石、垃圾6500余方,治理河道4.5公里,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全市总结交流会在我县召开。拆除企业工矿用房2592间,覆土植绿1.5万平方米,封山禁牧10万亩。完成营造林4.5万亩,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上善村、秦王寨社区荣获首批“国家森林乡村”称号。风险防控有序有效。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牢固树立忧患意识,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动仗,七大方面45项经济社会风险防范工作扎实推进,地方债务风险平稳可控,不良贷款率稳定在全市平均水平之下。

一年来,我们促改革、扩开放,发展活力有效激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373个办税事项和256项便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53项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197项事项实现立等可取,131项事项提供了多个就近办理地点。企业开办时间、施工许可证、不动产登记、信贷办理、水电气报装等事项办理时限大幅压缩。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419个。政府机构改革圆满完成,事业单位改革顺利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改革进展顺利。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和清产核资全面完成。农村“三资”整治和土地流转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乡村活力进一步增强。

一年来,我们提品质、美家园,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310国道改建有序推进,战备机动道路、秦东超限站、智慧交通指挥中心等基本建成。改造提升通村路102公里,改建危桥3座。建筑垃圾填埋场主体完工,城区弱电管网改造、添景东段综合市场全面建成。秦王寨社区照料中心、东马村互助幸福院投入使用。美丽潼关建设步伐加快。绿化美化道路65.6公里、新建改建公厕24座,建成农村卫生厕所1967套。实施了秦东镇、南头塬等集中供水工程,2.5万人安全饮水得到提升。太要镇被命名为省级卫生乡镇。秦王寨社区、欧家城村、四知村被评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上善村、寺底村入选陕西省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

一年来,我们惠民生、办实事,人民福祉不断增多。全县民生支出11.6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3%。添景苑小学、代字营小学等一批学校改建工程建成投用。消除大班额35个,普惠幼儿园占比达到89.5%,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85.3%,六项高考指标位居全市第一。疾控中心业务楼投入使用,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新增城镇就业3843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3.36万人次。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标准,发放各类救助1310万元。举办文体活动264场,惠及群众8.2万人次。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毒品问题重点警示通报地区提前一年脱帽。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人民群众安全感排名全市第一。

一年来,我们守初心、担使命,施政水平显著提升。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棚房”、“秦东水乡”、违建别墅等整治工作扎实有力。解决群众烦心事、急难事180余件。办理“12345”、市长信箱等反馈问题429件。整治整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110余项。坚决服从县委领导,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结人大议案、政协提案116件,办复率100%。持续缩减“三公”经费,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工作贯彻有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全县作风建设得到加强,行政效能大幅提升。

同时,国防、消防、统计、审计、司法、档案、工会、共青团、人民武装、老干部和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奋勇拼搏的一年,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全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济质量稳步提升,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各镇办、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努力,更得益于全县人民的众志成城、拼搏奉献。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潼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潼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同时,我们还要清醒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发展质量不优,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领域潜在风险不容忽视;项目落地慢、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财政保障压力持续加大,民生保障离群众期望仍有较大差距;部分干部担当不够、执行力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直面问题,着力解决。

二、2020年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2020年,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执行省市各项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同人民群众一道织密防控网,筑牢防疫墙,实现了“零确诊、零疑似”的目标。同时,我们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复商复学,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我县实现追赶超越的关键之年,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全面贯彻新思想、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落下的工作赶上来,以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劲头和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气魄,奋力谱写新时代潼关追赶超越新篇章!

按照县委十七届九次全会总体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聚焦追赶超越目标,落实“五个扎实”和“五项要求”,加快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黄金强县”发展战略,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城乡融合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关于今年预期目标:受全球疫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结合中省市2020年预期目标设置,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36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重大金融风险有效防控;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围绕以上目标任务,我们要把握好“五个必须”:

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定力为魂,战略为纲。战略定力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压舱石。经济形势越是严峻复杂,越需我们保稳定不动摇、抓发展不放松。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黄金强县”发展战略,全力以赴保持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大水漫灌、举债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稳、优、实”成为发展新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变化,主动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在中省的盘子里争资引项,在潼关的资源禀赋中寻求合作共赢。

必须筑牢底线思维。严守风险底线,方能决胜千里。当前,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风险防控、秦岭整治、安全生产、平安稳定等工作都是“硬任务”。我们必须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做到脑中有弦、心中有数、手中有招,全力以赴打赢重点战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必须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顺势而为,方有作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列为今年重点,为推动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下大气力破解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坚定不移走潼关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必须坚持民生为本。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烦心事、闹心事,补齐基础短板,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推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

三、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

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必须尽锐出战、务求精准、决战决胜,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一)咬定目标,打好脱贫任务歼灭战。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扎实开展剩余贫困人口“清零”行动,统筹推进“八个一批”脱贫措施,着力提升“三保障”和安全饮水质量。对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对特殊贫困人口落实好兜底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不折不扣完成剩余352户493人的减贫任务。

(二)精准施策,打好脱贫成果巩固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政策不变、靶心不散、力度不减、队伍不撤。建立完善防返贫预警监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扶贫带贫益贫、农村道路运营管护、农村安全饮水设施运营管护等长效管理机制,及时将边缘户和监测户纳入帮扶,以精准的举措、科学管用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果。

(三)乘势而上,打好产业就业提升战。在现有扶贫产业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做优特色种养殖业,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健全完善带贫益贫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范光伏扶贫运维管理和收益分配。发挥好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带动作用,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春风行动”,切实提高就业扶贫质量,促进更多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四)尽锐出战,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对照三年行动方案,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和中省市督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集中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和“五排查五确保”百日冲刺行动,全面排查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存在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建立情况,确保脱贫任务清零、整改任务清零、漏点短板清零,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社会工作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开展,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

(一)聚焦目标任务,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但国外疫情蔓延势头尚未遏制,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不断巩固疫情防控良好局面。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狠抓项目复工复产,强化民生保障兜底,推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聚焦产业升级,全力推进经济高质量运行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当前,我县产业升级已到了“爬坡上坎”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持续加力,乘势而上,推动经济高质量运行。

打造新型工业聚集地。坚持黄金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中金冶炼二期技改、太洲规模化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等项目建设,确保祥顺选矿厂投产达效,不断延长完善黄金产业链,做大做强黄金产业集群,打造黄金产业升级发展示范区。不断壮大新兴工业,积极争取省级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快推进达刚路机废渣综合回收利用、分散式风电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新型工业先行示范区。积极融入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新区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

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地。以潼关古城F+EPC项目为引领,全力推动全县景区提质上档。加快东山景区望河文化休闲区、温泉宫等建设,完成西门遗址保护、水坡巷非遗陈展、游客集散中心等建设。加快实施岳渎景区路网提升、停车场建设。启动杨震博物馆二期工程,推进矿山公园建设。持续提升景区业态,丰富产品供给,挖掘文化内涵,讲好潼关故事,推动旅游业高质量运营,确保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0%以上,打造潼关特色华夏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

打造特色农业引领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4.5万吨。稳步扩大软籽石榴、花椒、生猪、种鸭等种养规模,新增软籽石榴1万亩、花椒8000亩,生猪、种鸭存栏稳定在10万头、45万套。加快软籽石榴产业提升、生猪标准化养殖及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建设,全面叫响潼关软籽石榴特色品牌。

打造地方小吃品牌地。大力发展食品工业,立足肉夹馍、酱菜等特色产品,加快盛潼餐饮等项目投产达效,引进知名农企,实施“产-加-销”“中央厨房”等一体化发展,加大金融贷款支持,加强创业就业人才培训,不断做大做强潼关特色小吃品牌。
打造首饰贸易集散地。不断扩大首饰贸易,加强首饰城规范管理,在西安、黄河金三角等区域,持续加大市场宣传推介。与旅游公司合作开辟“首饰购”专线,打响“买首饰·来潼关”品牌。

(三)聚焦项目建设,全力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抓手,我们必须坚定“项目为王”理念,以高质量的项目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大力实施“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坚持“项目工地就是阵地、项目现场就是考场、项目进度就是尺度”的工作导向,按照“签约项目抓落地、拟建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运营”的工作思路,采取领导包联、集中开工、专题推进、专项观摩、督导考核等措施,落实重点项目清单化管理机制,确保年度60个重点项目有力有序推进。

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充分发挥领导带头、10个产业招商组全程跟进的招商机制作用,聚焦黄金、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工业、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力争引进一批投资大、效益好的产业项目。实行项目落地“一把手”负责制,全程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大项目快速落地、早日见效。

大力实施“要素保障服务年”活动。成立“一个重点项目、一名负责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套推进计划”的工作专班,狠抓项目要素保障,全程协调破解资金、土地等问题。坚持重大项目容缺受理、全程代办、无偿代办等方式,进一步压时限、缩环节、减前置,努力构建“审批环节最少、服务质量最优、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佳”的要素保障服务体系。

大力实施“财税增收攻坚年”活动。积极推进征管模式转变,实现征管资源优化配置,做到应收尽收。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加大对园区建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财政增收内生动力。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围着民生转”的原则,整合专项资金,争取专项债券,拓宽筹资渠道,全力保障重点项目、民生项目有序实施。

(四)聚焦生态保护,全力筑牢高质量生态底线

生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我们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打好蓝天保卫战。继续深化铁腕治霾,持续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专项行动。积极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老旧燃气车辆淘汰等工作,实施“双替代”5000户以上,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持续增加、排名全市前列。

打好碧水保卫战。不断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扎实开展河湖生态“四乱”治理、工业污水专项整治、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列斜沟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打好青山保卫战。全面落实秦岭生态保护条例,突出抓好“五乱”问题整治,彻底完成专项整治后续工作。统筹做好秦岭山体保护、治理、修复、巩固工作,全力打造数字秦岭、绿色秦岭、和谐秦岭。

打好净土保卫战。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的原则,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完成桐峪镇“三小”区域污染地块详查评估,加快实施代字营、安乐废渣处理及土壤修复等工程,确保污染区域稳步修复。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高标准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打好植绿持久战。坚持“大栽树、大造林、大绿化”理念,持续实施“黄河西岸防护林、黄渭河湿地治理、东大门坮塬、县城周边生态公园、美丽乡村绿色家园、五纵九横城市道路”六大绿化工程,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3万亩,全力打造沿黄绿色生态长廊。

(五)聚焦城乡统筹,全力优化高质量发展布局

城乡是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功能、加强管理,切实提升城乡建设水平。

打造精品县城。以建设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中心节点县城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推进城区道路改造、民生街东段延伸、城市休闲公园、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实施城区自来水厂升级改造和管网扩容工程,加快污水管网、综合市场、路灯改造升级等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市政设施维修管护,加快天然气进社区、进巷道步伐。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构建数字化城管、智慧交通、雪亮工程等综合服务总平台。加快城市园林绿化步伐,全力争创省级生态园林县城。

打造特色小镇。加快秦东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实施潼港路、北赤路提升工程,完成镇区棚户改造、学校、水厂等配套建设,全力打造“城镇、经济、服务、文化”四个副中心。推进太要示范镇建设,规范镇区管理,启动沿镇街道房屋立面改造工程,建成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支持桐峪、代字营开展镇区改造提升工程。

打造美丽乡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坚持因地制宜,打造3-5个示范村,走出一条“小而美、小而富、小而强”的潼关特色振兴之路。实施城乡道路绿化美化提升工程,争创“四好农村路”国家示范县。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项目,建成垃圾转运站6座、公厕8座、污水处理站6座,切实提升农村生活环境。改造高标准农田5万亩,平整土地1.1万亩,实施农村水电路气网提升工程,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

(六)聚焦改革创新,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源泉,我们必须更加注重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更高水平开放带动高质量发展。

全力融入国家战略。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好我县黄河、秦岭两大国家级生态要素“叠加”的独特优势,紧盯国家战略不放松,持之以恒加大对上衔接力度,争取更多战略项目列入中省盘子。久久为功抓落实,实施好秦岭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等项目,促进全县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快步提升,努力将我县打造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陕西高质量发展标杆县。

全力发展“三个经济”。积极发挥潼关区位优势,加强与河南灵宝对接,加快基础设施互通互联、产业发展互助互补、优惠政策共享互惠,打造陕西面向东部地区开放发展的前沿阵地。积极实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推进国道522暨国道310改建、潼洛路、陇海铁路跨线桥建设,全力打造“三省四市”区域交通枢纽。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基础建设,实施路网管网等改造提升,积极争取建材产业园项目落地园区,打造黄河金三角区域物流集散地。

全力深化政务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完成行政审批局权责划转、机关建设,加快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和“一网通办”,打造全市最优营商环境。全力支持民营经济,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贯彻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全力加快农村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设乡村振兴及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村组财务管理。有序实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快试点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贷款,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七)聚焦民生改善,全力增进高质量发展福祉

共享发展成果是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保障基本民生,一件一件办好民生实事。

全力提升风险防控水平。严格防范债务风险,夯实债务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管理政府债务,坚决把债务率控制在合理区间。持续优化金融环境,落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加大重点领域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强市场监测监管,开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套路贷”等违法犯罪行为。

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岳渎小学、秦东镇滨河小学、秦东幼儿园建设,完成实验小学教学楼改造提升,新增学位1850个,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继续做好薄弱学校条件改善和乡村学校生活设施提升工作,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大普惠性幼儿园扶持力度。加快“健康潼关”建设,持续推进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积极争取中医医院住院楼、妇幼计生服务楼、医养结合医院等项目,推进县医院产儿大楼、县医院太要分院等项目建设,提升基层医院硬件设施。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实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积极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做大做强黄河老腔、古战船、船工号子等非遗项目,讲好潼关“黄河故事”。加快实施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一元剧场”“四进零距”惠民演出,积极争创全国围棋之乡。

全力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努力降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开展肉夹馍等就业创业培训2000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00万元。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治理,规范劳动用工秩序。认真开展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和脱贫攻坚普查。稳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做好留守儿童、失独家庭等特殊群体关爱帮扶。加快建设潼关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有效满足全县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用电需求。完成尚德花园公租房分配入住。启动殡葬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推进殡葬改革。建成代字营镇敬老院、太要镇和秦东镇日间照料中心。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积极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坚持安全至上,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狠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严把“进口”关,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创建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县,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潼关。持续加强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等工作。

五、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时代的召唤、发展的重任、人民的期盼,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坚持忠诚为政。为政之魂,一心向党。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做到执行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

坚持依法行政。为政之本,法之必行。要不断强化制度意识,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畅通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渠道,积极创建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县,切实以政府的“法治指数”提升社会的“公平指数”。

坚持为民施政。为政之道,在顺民心。要多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好事。让有效财力优先向民生集中、政策优先向民生倾斜、服务优先向民生覆盖,让民生幸福更加厚重,让共享发展更加温暖。

坚持担当勤政。为政之要,贵在担当。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摆在首位,认真落实“三项机制”,坚决整治庸政懒政怠政等行政不作为,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提振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

坚持廉洁从政。为政之基,恪守清廉。要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纠治“四风”,进一步压减和控制“三公”经费,坚决惩治腐败,全力营造奋发有为、风清气正的创业局面。

各位代表!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上下一条心,全县一股劲,抢抓机遇、奋勇前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建设美丽幸福新潼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