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燕 通讯员 马静)潼关县以入选首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为契机,通过文化赋能社区、街区、景区、园区,推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赋能社区,点亮幸福生活。积极开展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搭建基层文化服务平台,支持乡村题材艺术作品创作,举办“锦绣乡村舞彩潼关”2024年潼关县首届村舞大赛,深化“同赴潼村同兴乡村”文化品牌,常态化开展图书进社区、非遗进社区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提升群众幸福感,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赋能街区,凸显文化韵味。为营造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潼关县聚力打造“书香潼关”品牌,先后建成“关西书屋”“红旗书屋”“渡口书苑”等优质公共阅读文化空间,完善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实现一馆藏书各馆共享,一馆借书各馆通还,满足群众阅读需求。今年以来,举办“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最美三秦”“共建书香潼关同享读书之乐”等阅读活动,激发群众阅读热情,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文化赋能景区,激活旅游活力。潼关县深挖文化内涵,推出“乐游潼关”7条精品旅游线路,“黄河岸边过大年非遗体验进万家”等3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黄河生态文化旅游节,推出黄河古渡口“碧波荡漾歌声飞扬”水上演艺、秦王寨马趵泉景区相亲大会、旗袍艺术摄影大赛等活动,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叫响“山河表里千古潼关”全域旅游品牌。
文化赋能园区,驱动产业腾飞。潼关县依托产业园区、非遗工坊,培育以潼关肉夹馍为龙头,潼关酱菜、黄金、软籽石榴、黄河老腔为体系的“五大品牌”产业。同时,深入挖掘产品文化内涵,创作以潼关肉夹馍、潼关软籽石榴为内容的诗词、书画、摄影等作品,提高品牌附加值。潼关肉夹馍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年产值达10亿元,形成集群式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