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统计分析 / 正文

一季度全市经济开局良好

一季度全市经济开局良好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五新”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三地一中心”建设目标,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经济实现平稳开局,稳健起步。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321.54亿元(含科技研发),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3%,增速在全省排名第四位(不含杨凌,下同)。分产业看,第一产业16.34亿元,增长4.0%,增速排全省第二位;第二产业129.22亿元,增长8.5%,增速排全省第六位;第三产业175.98亿元,增长8.6%,增速排全省第二位。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部署,农业生产呈现平稳态势。从夏粮长势来看,苗情总体好于去年,有望丰收;从设施农业来看,设施蔬菜、设施瓜果规模大、品种多,发展较好;畜牧业发展总体形势稳定。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1.5亿元,同比增长4.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7.6亿元,增长4.2%,增速均排名全省首位。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1-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94.56亿元,增长20.1%,虽然较上年同期回落3.1个百分点,但保持了自去年以来20%以上的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
工业六大主导行业全面增长。1-3月份,全市工业六大主导行业累计完成总产值375.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5.2%,同比增长20.6%。其中,有色冶金工业增长38.6%、装备制造业增长38.5%、食品工业增长25.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3.7%、化工工业增长15.3%、能源工业增长7.0%。
七成以上工业产品产量增长。一季度全市重点监测的30种工业产品中,产量同比增长的21种,下降的9种。增长的21种产品中,有5种产品产量增长50%以上,分别是:乳制品增长127.2%、鲜冷藏肉增长75.4%、商品混凝土增长71.6%、中成药增长68.9%、塑料制品增长58.4%。下降的9种产品中,有两种产品下降30%以上,分别是合成氨(无水氨)下降32.0%、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下降38.2%。
主要工业品价格逐渐回升。原煤价格同比下降0.4%,环比上升11.9%;洗精煤同比增长5.4%,环比上升7.1%;焦炭同比增长54.2%,环比下降5.2%;钢材同比增长25.0%,环比上升3.6%;化肥同比增长23.6%,环比上升1.5%;钼精矿同比增长30.6%,环比上升26.4%。
(三)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1-3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9.5%,较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一、二产业投资高速增长。全市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31.6%,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额增长32.2%,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额增长15.6%,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9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强力推进和“补短板,惠民生”等领域项目的加快实施,全市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保持较快增长。1-3月份,全市基础设施投资额同比增长28.3%,高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8个百分点。从行业构成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35.7%;交通运输业增长12.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信息传输业下降44.5%。
房地产投资趋旺。受一线城市限购政策影响,万科、碧桂园、恒大等一批名牌房企先后进驻我市房地产市场,拉动我市房地产市场加快发展。1-3月份,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长29.7%,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9.4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9%,较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
(四)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1-3月份,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89.7亿元,增长13.5%,虽然较上年同期回落6个百分点,但较2017年底只回落了1.2个百分点,基本保持平稳运行。四大行业平稳增长。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215.13亿元,增长19.8%;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32.33亿元,增长9.5%;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9.79亿元,增长15.5%;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7.03亿元,增长15.9%。
(五)财政金融支持有力。1-3月份,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78亿元,增长26.2%,其中税收收入19亿元,占财政收入的79.9%,增长64.4%。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05.08亿元,增长31.9%,其中八项支出完成73.97亿元,增长22.7%。3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356.83亿元,较年初增长4.9%;人民币贷款余额1099.53亿元,较年初增长2.7%。
二、当前全市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增长潜力不足
停产企业较多。在全市规模上工业企业(567户)中,3月份当月停产的企业共46户,占规上企业总数的8.1%,1-3月份未生产的企业有37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6.5%,这37户企业影响全市工业增长1.7个百分点。
新增规上企业数量少。止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567户,规上企业总数与咸阳市和宝鸡市相比,分别少152户、164户。2017年全市工业共新入库企业98户,虽较咸阳市入库多11户,但与宝鸡相比少22户。
生产企业产能发挥不足。一是治污减霾影响。为了降低大气污染,全市在冬季采取部分企业限产和错峰生产措施,致使在主要产品价格同比大幅上涨的同时,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负增长,化工行业同比仅基本持平,这两个行业对全市工业增长影响较大。二是设备检修影响。开年以来部分企业进行设备常规检修,一季度产能未完全释放,影响全市工业增长。三是资金、市场因素影响。目前融资困难和市场环境仍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企业受资金影响,技术改造和产能扩大无法开展。部分企业受市场价格影响,利润不断压缩,产能释放逐渐缩小。
(二)投资拉动作用有限
大项目拉动乏力。1-3月,全市5000万元以上项目共584个,较上年同期增长16.1%,低于固定资产增速3.4个百分点,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5.9%,低于固定资产增速3.6个百分点,占总投资比重75.2%,较上年同期降低2.4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项目较少。3月底,全市在建项目1538个,其中工业286个,占18.6%;有施工量的项目1271个,其中工业224个,占17.6%,工业在建和施工项目占比均不足20%。
到位资金增速回落。1-3月,全市在建项目本年到位资金同比增长9.7%,低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9.8个百分点,较上年末回落4.5个百分点。国家预算资金和国内贷款均大幅下降,同比降幅分别达8.5%和31.2%。同时,各项应付款同比增长33.8%,在建项目资金压力较大。
(三)县市区两极分化严重
从工业增速看,1-3月份,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最高的增长30.3%,而增速最低的仅增长7.9%,两者相差22.4个百分点;从投资增速看,最高与最低相差13个百分点左右;从财政八项支出看,最高的增长34.5%,而增速最低的增长14.2%,最高与最低相差20.3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加强监测预警,充分发挥企业产能。全面监测重点区域、主要行业、重点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保证其正常的经营环境和生产秩序,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主管部门要认真分析企业停产、半停产的原因,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挖掘企业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产能。
(二)加强部门统计工作。突出抓好三产服务业统计和部门统计工作,特别是加强GDP核算所使用基础数据的上报工作,高度关注财政八项支出、公路客货运周转量、邮政业务总量、电信业务总量增长速度等GDP核算使用基础指标,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用电量、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国地税总收入、贷款余额五项指标增速等GDP评估参考指标。
(三)加大“五上企业”培育力度。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做好“五上”企业入库工作,仔细筛选符合纳新标准的单位,并对发展势头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跟踪监测,加大对这些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支持力度,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在具备条件后及时纳入“五上”企业联网直报单位,为经济增长增添新生力量。
(四)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各投资要素的支持和保障力度,特别是不断强化亿元重大项目和省、市重点项目的融资支持和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快预算资金下达,拓宽民营企业融资能力,充分发挥好重点投资项目对全市投资增长的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
(五)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营造诚信、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着重引进一批产业类项目,特别是重大产业类、高技术类项目,为经济发展提供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