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潼关县坚持把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作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抓手,聚焦返贫致贫风险群体,建立健全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保障、帮扶等机制,创新“123+N”工作法,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成立一个专班。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抓手,也是过渡期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该县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专班,建立了网格化排查、信息化监测制度,健全了跨部门工作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加强数据共享共用和风险监测预警,共同开展部门筛查预警、镇村排查发现和动态监测帮扶,分批分级有序推进相关行业部门信息系统实时对接,定期研判分析区域性、规模性返贫和新致贫风险,精准实施帮扶举措,推进工作落地见效,确保有效管控风险。
二是亮明两个身份。“把手册拿出来、身份亮出来,不仅是群众对自己监测员身份的一种认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代字营社区第一书记郑波说。该县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中,一是亮明监测员身份。为着力夯实全域、全面、全员的“三全”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工作基础,以宣传月为契机,为全县1500余名防返贫动态监测网格化信息员统一印制职责政策“口袋书”,内容包括网格员工作职责、监册对象名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政策解答50问及11部门惠民政策,进夯实基层网格员工作责任,通过“口袋书”手册更加明悉“监测谁、谁监测、咋监测、如何纳入、如何帮扶、如何消除”的工作流程,确保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二是亮明监测户身份。为全县确定的77户“三类户”统一制作了明白牌,内容涉及“三类户”家庭基本情况、监测类型、识别纳入时间、存在的风险点、帮扶责任人、主要帮扶措施以及风险消除时间等,悬挂在醒目位置,实施动态管理,实现了人员识别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帮扶责任到人、风险消除措施有力、后期收入稳定。
三是畅通三条渠道。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过程中,潼关县主要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三个渠道。一是农户自主申报。由农户个人向村委会、镇村干部、防贫网格员、村(社区)报贫窗口等提出申请,同时使用渭南市乡村振兴局微信公众号的“一键报贫”功能自行申报或委托他人代为申报。二是镇村干部排查。依靠“四支队伍”、防返贫动态监测网格员等基层力量,进行全覆盖排查。三是部门筛查预警。以县级行业系统数据推送为基础,加强数据信息共享和比对,通过县级农业农村、人社、教育等12部门定期对可能出现致贫返贫风险的农户进行预警,将信息通过系统推送乡村振兴局,按照“部门筛查、集中交办、入户核查、结果反馈、跟踪盯办”的程序,定期筛查预警,及时发现反馈镇村核实。同时建立了12317和信访、舆情等发现排查机制和防返贫网格化工作管理办法,通过线上筛查和线下排查,综合研判因病、因学、因灾、因疫情、因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住房、教育、医疗及饮水安全等出现的问题,确保防止返贫监测不留死角。
四是N项措施帮扶。对于识别认定的监测对象,按照县级统筹、部门协作、镇村为主、多方参与的帮扶机制,针对其返贫致贫风险分类施策,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开展针对性帮扶。主要包括产业、就业、金融、健康、教育、住房、饮水、扶贫项目资产、兜底和社会救助、社会帮扶、扶志扶智等项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落实产业就业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等综合保障措施;对因病、因残、因灾等出现困难的监测对象,落实健康扶贫和残疾人、灾害、临时救助等帮扶措施。
123+N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的实施,有效地固牢了脱贫成果,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截至目前,全县5个镇(街道)共设立基层网格员1500余人,将有致贫返贫风险的77户235人确定为监测对象,其中脱贫不稳定户31户89人、边缘易致贫户21户68人,突发严重困难户25户78人。均有针对性地落实健康帮扶、就业帮扶、综合保障等帮扶措施,脱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