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斌
秋高气爽,凉风习习。连日来,在潼关县留翎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秋季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清扫村庄、美化村部,村容村貌进一步提升。据第一书记蒋园钢介绍,村上正在进行发展产业的一件大事——建山泉水厂。利用独特地理条件和山泉水资源,留翎村将“发展山泉水,壮大集体经济”纳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水厂预计10月底投产,利用新产业致富的美好愿景即将实现。
一个个美丽新村干净整洁,一座座果蔬大棚整齐排列……共同绘就潼关县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今年以来,潼关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调整充实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增设了督查督导组,将县委、县政府全体县级领导纳入领导小组;开展了五结合五排查五化解常态化遍访农户工作……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有效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巩固脱贫成果不放松教育保障。落实教育精准资助政策,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建立控辍保学台账,严格落实“七长”责任制。经排查,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无因贫失学辍学。
医疗卫生保障。落实特殊人群参保资助,今年资助各类困难群众6262人,资助金额44.36万元。建立动态调整跟踪机制,做到精准识别、精准保障。进一步强化制度保障,扎实做好大病救助工作。与全县4993户脱贫人口及“三类”户全部签订家庭医生协议。
饮水安全保障。开展常态化饮水安全排查工作,严格落实小型供水设施维修养护管理各项规定和镇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护责任,落实村级管护人员75名,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兜底保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三类人群”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对象准确,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围绕社保扩面抓好各项政策落实,深入推进全民参保工作。
住房安全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长效机制,建立农房安全县、镇、村、组四级监测网络,对所有农户住房加强安全监测和安全鉴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农户住房安全有保障。
聚焦重点工作见实效
9月27日,在潼关县中军帐村,80亩软籽石榴即将上市。一周来,第一书记杨骥入户遍访30户95人,了解村民的收入状况、询问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把更多群众纳入产业,拓宽致富路。
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成立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专班,建立网格化排查、信息化监测制度,健全跨部门工作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制定县、镇、村、组四级网格员体系图,创新建立“成立一个专班、亮明两个身份、畅通三条渠道、N项措施帮扶”的“123+N”防返贫工作法和网格员管理及考核办法。
产业帮扶。针对脱贫人口及三类人群,制定并完善了切实可行的产业帮扶计划,嵌入产业发展链条,实施涵盖种植、养殖、冷库、加工厂房、生产路等34个基础设施和产业类型项目。紧扣软籽石榴、生猪、肉牛、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由“支持到村到户产业为主”转变为“到镇到村带户为主”,由扩大一产规模向壮大二三产发展,推动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更好带动脱贫户稳定增收,带动三类人群发展产业。
就业帮扶。有针对性提供帮扶措施,确保有务工意愿的脱贫户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实现就业。鼓励县域内各企业和用人团体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开展免费就业创业培训,扎实开展有组织输出工作,将18批543名外出务工人员安全送达江苏、安徽等地实现就业。
乡村治理。大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推进乡村治理工作走深走实。在全县6个村推行“乡贤+”模式,引导乡贤回乡投资创业、引领乡风文明、参与乡村治理。
乡村建设。条条通村道路畅通,两侧草木葱茏,通过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秋季行动,全县农村环境条件明显改观。
接力前行,决不能松劲懈怠。潼关大地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