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字〔2016〕21号
中共潼关县委
潼关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的决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省市有关文件精神,适应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文化旅游名县的跨越发展,特作出如下决定: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党政齐抓、城乡一体、产业融合、全域景区”的工作思路,依托“山、水、关、城、金”五大优势,实施八大工程、搭建四个平台,构建“一城三园一街”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两大旅游体系,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矿山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历史文化名街,努力把我县旅游业打造成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工作目标
1、大旅游的机制更加完善。旅游委综合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统分结合、职责明确、执行有力的旅游管理体制更加完善,举县一致抓旅游氛围日益浓厚。
2、大产业的体系更加成熟。旅游与文化、区域、城乡、产业高度融合,“一城三园一街”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两大旅游体系建设基本完善,泛旅游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旅游经济效益实现逐年递增,到2020年,实现旅游综合经济收入15亿元;到2025年,实现旅游综合经济收入20亿元,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3、大景区的品牌更加鲜明。潼关旅游知名度大幅提升,旅游品牌更加鲜明,旅游文化更加厚重,千年古关、岳渎相望、华夏金城等一批旅游品牌更具竞争力、影响力和生产力,潼关跻身全国文化旅游名县。
4、大服务的氛围更加浓厚。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安全保障服务体系、交通便捷服务体系、便民惠民服务体系等更加完善,优质、快捷、高效、便利的旅游公共服务成为潼关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实施“八大工程”
(一)旅游项目推进工程
5、加强旅游规划编制和管理。以“一城三园一街”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两大旅游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相关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形成科学、完整的潼关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探索建立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许可制度。建立旅游项目绿色通道,对经审批同意的旅游开发项目在立项、土地审批、环境评价等环节上优先安排。
6、加快推进旅游环线建设。以古关历史文化游、黄河生态休闲游、黄金探秘体验游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为重点,加快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形成从县城到神泉现代农业示范园、杨震博物馆、三河湿地、金三角休闲度假区、潼关古城、岳渎阁公园、首饰城、矿山公园、秦王寨等景区观光旅游环线。适时推出潼关一日游、二日游和三日游的精品旅游线路。
7、加快推进“一城三园一街”建设。加快实施古城东山景区、古城保护恢复、古城街区改造项目,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加快三河湿地保护开发,以夸父逐日、弃杖桃林为文化元素,编排“黄河印象”大型演艺,打造国家级湿地公园;加快黄金博物馆、黄金开采探秘等建设步伐,展示黄金地质形成、历史开采、选矿冶炼过程,建成“中国西部第一黄金园”;加快岳渎阁公园建设,建造观景台、景区大门、写生基地,不断提升景区旅游观赏性;加快水坡巷的改造修缮,展示明清时期的北方水街,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8、加快推进“十里画廊·慢游潼关”建设。以恢复栈道两侧的文化景点为重点,深挖周边古堡、古道、古战壕、古树、古寨、古战场等历史文化遗存,通过修建栈道、开发古道、打造景观等,将杨素墓遗址、十二连城遗址、禁沟关、瀵井关、秦驰道、汉唐城等串点成线、连为一体,充分展示潼关古关、古城、古城门、大山、大水、大沟壑、黄金、黄河、黄土地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区,打造全国最长的黄土坮塬旅游长廊。
(二)旅游文化融入工程
9、注重文旅融合发展。突出“山、水、关、城、金”等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具有潼关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秦岭文化、关隘文化、军事文化、黄金文化、廉政文化、酱香文化,注重文物、文化、旅游和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古城保护开发要融入古城、古关、古民居和古战场文化;黄河湿地公园建设要突出黄河文化、生态文化和自然湿地保护这个主题;黄金矿山公园建设要以“华夏金城”为文化品牌、特色突出黄金探秘体验和黄金地质展示;岳渎阁公园建设要以“岳渎相望”为文化背景,以黄河与秦岭对话为主题,展示山水文化、生态文化;杨震廉政教育基地要以挖掘廉政文化为重点,将其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廉政基地。
10、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编制文化挖掘整理规划,组织文化协会、文化团体对文化旅游进行深入挖掘、整理、传承,以历史名人、历史文化、关隘战争、民风民俗等为题材,系统整理研究潼关历史文化脉络,重点对十二连城遗址、南寨子仰韶文化遗址、南巡泗州城遗址等文物古迹资源;黄河老腔、古战船、背芯子、踩高跷等民俗文化资源;曹操马超之战、安禄山哥舒翰之战、李自成潼关之战等古战场资源;潼关酱菜、鲶鱼汤、肉夹馍等特色美食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形成具有潼关特色的历史文化丛书。
11、开发创意文化产品。借鉴域外旅游演艺成功经验,通过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文化产业新模式,聘请专业团队,打造大型实景演艺,编排老腔、古战船等民俗表演,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延长旅游产业链,积极开发具有互动性和观赏性文化旅游项目。
(三)旅游景区提升工程
12、实施核心景区创建。以潼关古城、黄河湿地公园、岳渎阁公园、矿山公园等核心景区为重点,不断完善相关服务配套设施,提高景区的竞争力,努力打造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岳渎公园、“十里画廊·慢游潼关”创建成国家4A级景区,秦王寨、酱菜博物馆创建成国家3A级景区。
13、拓展旅游项目开发。紧扣当前旅游大众化、出行散客化、行为个性化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休闲娱乐、情感养生、新奇险体验等新型旅游方式。潼关古城要突出战争主题,通过修建战争博物馆、练兵场、射箭台等吸引游客参与其中;黄河湿地公园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编排潼关古战船、老腔民俗表演等吸引广大游客;黄金矿山公园通过展现黄金开采探秘、建设黄金博物馆等演示黄金采冶过程,让游客亲身体验。
(四)旅游餐饮标准化工程
14、支持发展特色餐饮街区。重点发展渔家乐餐饮区,扩大规模,提升品质;以古城街区为依托,重点发展老潼关民俗餐饮区;以秦王寨马趵泉为依托,重点发展关中农家特色小吃街;以佛头崖为依托,重点发展农家乐,突出生态、绿色的民俗特色;以县城为中心,支持酒店宾馆建设,加强涉旅宾馆饭店的标准化星级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努力建设一批具有餐饮文化氛围、整洁美观、地方特色鲜明的美食文化街区。
15、加快推进餐饮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名菜、名小吃的申报认定工作,促使潼关更多特色美食进入中华老字号、地理标识产品、著名商标、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适时举办小吃比武、旅游美食节、秦晋豫金三角美食大赛等活动,提升潼关饮食文化品味。着力培育潼关肉夹馍、潼关酱菜、黄河鲶鱼汤、鸭片汤等特色餐饮品牌,以品牌彰显品质,赢得市场,促进旅游。
(五)旅游产业营销工程
16、加快旅游商品创意研发。鼓励支持开发制作具有潼关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工艺品,重点以华夏金城为主题,开发制作矿石标本、矿石盆景等矿石工艺品,打造金银饰品自主品牌;以古关、古城、古战场为主题,开发制作关城模型、战争场景等特色工艺品;以特色美食为主题,开发制作包装精良的真空肉夹馍、真空酱菜、真空八大碗等特色食品;以历史名人为主题,开发以杨震为代表的潼关名人文化读品和音像制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17、加快推进旅游购物场所建设。大力推进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和旅游购物商店体系建设;鼓励支持诚信经营户在景区(点)开设专卖店、开设特产专柜,方便游客集中购物,便利住店,丰富游览内容,提升旅游品质。
(六)旅游交通便捷工程
18、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实施沿黄渭旅游道路升级、东山景区道路建设工程;加速启动310国道过境改建项目、红色旅游项目连接线等项目;实施县道和通村道路改建新建工程,实现国省干线二级化、县镇连接三级化的标准;开通县城至岳渎公园、秦王寨景区以及乡镇和建制村公交;全力争取关中城际轻轨延展至潼关建设;支持鼓励国有旅游交通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互持股,组建潼关旅游客运公司。努力搭建起舒适、便捷、通达的旅游交通体系。
(七)旅游平安创建工程
19、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旅游环境。进一步健全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和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和联合执法,推动形成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守法经营、游客文明旅游的格局。落实旅游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制,将旅游应急管理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立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健全游客满意度调查制度,建立以游客评价为导向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八)乡村旅游统筹工程
20、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编制乡村旅游总体规划,把乡村旅游建设与双美工程、生态工程、扶贫工程、农村文化工程和乡村文明工程紧密结合,加快实施秦王寨、上善村两个美丽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积极推进完善秦王寨景区、“永康苑”景区、神泉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扩建和规范农家乐、渔家乐发展,努力把潼关建设成为一个以山水风光、田园生态、乡村生活、民俗风情、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休闲旅游首选地。
四、搭建“四大”旅游平台
21、搭建宣传推介平台。积极参与全省、全市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加强与华山旅游集团、河南中旅集团的充分合作,在国内外主流媒体、主要旅游集散地和客源地,集中开展品牌形象宣传活动。扶持、发展、引进旅游中介组织,面向全省、全国招徕游客。举办黄河与秦岭对话论坛,拍摄潼关旅游宣传片、研发潼关战争题材游戏软件、开设潼关旅游频道、开办潼关旅游网站,不断提升潼关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22、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景区景点道路、厕所、排水、电讯、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细化景区标识,建立导游队伍,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工作机制。积极构建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开通公共场所无线网络。加强旅游与交通、公安、商务等数据信息共享,推进旅游管理精细化、服务便利化进程。
23、搭建投融资平台。政府引导,完善政策,吸引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开展门票质押、景区经营权资产证券化产品试点;鼓励金融机构与旅游企业合作设立旅游并购基金;支持旅游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私募股权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起成立旅游担保公司、旅游资本管理公司。鼓励推行混合经营模式,搭建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提高资本化运作能力。
24、搭建招才引智平台。编制旅游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旅游人才评价标准,着力培育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放活用人机制,多渠道引进景区管理人才,适当安排景区有关领导、工作人员外派到上级主管部门或旅游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坚持每年对旅游在职人员、乡村旅游管理人员进行集中轮训。积极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大导游讲解、景区规划、市场营销和旅游新业态等紧缺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五、保障措施
25、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第一主任,县长为主任,县委各常委、政府各副县长及有关县级领导为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发展委员会,研究解决全县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逐步探索构建统分结合、职责明确、执行有力的旅游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保护、统一开发”,加强县内旅游资源整合,促进旅游管理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
26、加大财政金融支持。积极争取中省市支持服务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等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文化旅游活动、旅游宣传推广、旅游规划编制、旅游人才培训、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发展奖励和旅游景点项目引导性投入等。县财政从2016年起,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宣传推介等工作。
27、落实好相关优惠政策。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对新开发的旅游景区、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和在景区内配套开办的宾馆、饭店及各类商户,自开业之日起3年内,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享受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对旅游企业聘用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可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旅游扶贫,景区景点在招聘、用工、摊位使用等方向优先向贫困户、贫困人口倾斜。
28、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综合考核。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考核,制定旅游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对在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宣传推介等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予以奖励,并优先提拔使用,形成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浓厚氛围。
中共潼关县委 潼关县人民政府
2016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