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斌
法律援助解民忧,司法为民暖人心。
潼关县残疾人王某(化名)在小区院子里乘凉,被一名未成年人骑车撞骨折住院,经事故认定,王某承担该事故的次要责任,肇事孩子承担主要责任。王某找到孩子家长要求赔偿未果,他来到潼关县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工作人员为王某办理了法律援助手续,经法院审理,王某如愿得到了赔偿。这是该县法律援助工作中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一个缩影。
“聚焦司法为民、强化普法宣传、做实人民调解……”2023年以来,潼关县司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三个年”活动,有力推进了依法治县和司法行政工作,为潼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统筹高效有力积极推进法治潼关建设
依法治县工作统筹有力,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会议2次,研究重大事项4个,召开县委书记点评法治工作会议2次,进行大会述法10人,书面述法实现全覆盖。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成合法性审查文件10件,反馈征求意见类文件19件,推进全县15个行政执法部门向镇(办)下放77项行政执法权……
推进更高水平法治建设,培训行政执法人员307人次,聘任19名县政府特邀监督员协助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聚焦司法为民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
“针对农忙时节易发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农作物售卖等问题,以案释法向群众普法,对群众提出的法律咨询进行解答,并告知群众遇到纠纷可拨打‘12348’法律服务热线进行咨询。”2023年金秋时节,潼关县法律援助中心深入太要社区,将法律援助送到群众家门口。
近3年来,潼关县法律援助中心累计受理涉农法律援助案件150件,调解矛盾纠纷10余起,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和法律援助宣传手册万余份,法律援助的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目前,潼关县建成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镇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5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8个,实现实体平台全覆盖。
夯实素养基础形成普法治理新格局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送法进企业,为企业平稳经济、规避风险、健康发展赋能;进校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效提升孩子们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进农村,让法律更好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中,助力乡村振兴;弘扬宪法精神,开展“宪法进社区服务零距离”主题宣传活动……潼关县推动普法工作多点多面同步进行,让更多百姓参与、了解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营造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浓厚氛围。2023年以来,潼关县累计开展集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20余场次,发放各类法律读本1万余册、宣传彩页8000余份,有力提升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选任乡村“法律明白人”144名,实现28个行政村(社区)5名以上“法律明白人”全覆盖。在公园、广场、街道、墙体等公共设施融入法治元素,有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2023年建成姚青村法治文化广场、上善村法治文化阵地。
通过普法宣传教育从说教式、被动式向文化熏陶、自觉接受转化,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防范化解风险助力平安潼关建设
潼关县做实人民调解,开辟诉调对接“绿色通道”,维护当事人权利,节约了司法资源,树立了司法权威,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成效,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2023年9月,太要司法所所长罗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2023年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10次,排查矛盾纠纷260余件,化解254件。指导县税务局设立税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重点行业领域调解组织全覆盖。
新年新气象。潼关县司法行政工作将接续奋斗,更好发挥法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以良法善治引领潼关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奋力谱写法治潼关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