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营商环境 / 正文

我县坚持传统与创新融合 让潼关酱笋名扬四海

在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中,潼关酱菜中的“潼关酱笋”久负盛名,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技艺,成为当地乃至全国知名的传统美食。

这几天正是“潼关酱笋”的腌制时期,来到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的潼关县酱菜食品厂,加工车间的工人师傅们正忙碌着处理刚运送来的新鲜青笋。这些青笋主要生长在潼河沿岸5公里川道里,由于川道内气候温和,地下水微量元素丰富,可使笋长到50- 60公分高,挺直坚实,皮厚心脆,犹如铁棒一般,俗名叫“铁杆笋”,是腌制酱菜的上等原料。

青笋腌制工艺十分复杂,从剁节、盐水浸泡到入酱腌制,需经过多道工序,最后存入优质面酱,腌制半年以上时间,才能制作出鲜美爽口纯正的潼关酱菜。

随着产业不断的发展,现在工厂已从传统的散户收购模式转为订单农业的模式,工厂根据市场销售以及生产情况,提前从种植户那里预订下一年的铁杆笋,这样对于企业群众也相对降低风险,实现了一个良好的产销对接。据酱菜食品厂厂长顾明介绍,今年铁杆笋种植面积约40亩,预计收购原料二十万斤,经过加工初期腌制,成品达到十六万斤左右,一年可创造产值在100万元。

据了解,潼关酱菜创始于清代康熙年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种类有酱笋、八宝酱菜、酱瓜等各种酱菜,其中以潼关酱笋最负盛名。在清道光年间,酱笋被列为皇宫贡品,称为“廷笋”,同时在1915年还荣膺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2011年潼关酱笋还被命名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目前,全县从事酱菜生产共有6家企业和个体户,包括“潼冠”“万盛园”“二肖湾”等6个品牌。整个酱菜产业发展还面临着工艺相对落后、生产规模较小、工艺标准不统一等困难。为进一步推动潼关酱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县政协还外出进行考察学习,召开酱菜产业发展科研成果汇报会,围绕酱菜产业发展进行专题协商,制定科学可行发展规划。确定我县将以传统酱菜生产为依托,以低盐酱菜研发为主线,探索潼关酱菜从传统化加工方式到工业化生产的转变,指导建立潼关酱菜主要原材料生产基地,实施酱菜产业发展人才计划,制定酱菜生产操作规范和企业标准,加大潼关酱菜宣传和推广力度,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新型完整产业链,带动地方经济收入,助推全县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