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历史专题 / 2023潼关两会 / 两会报告 / 正文

关于潼关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的报告

来源:县人大 发布时间:2023-02-01 17:38

关于潼关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的报告

2023年1月31日在潼关县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潼关县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县十九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在面对新冠疫情反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多重考验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迎难而上,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按照县第十八次党代会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与民生,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有进。

(一)综合实力平稳增长

坚持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建立稳增长督导和服务工作机制,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研判,狠抓稳住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落细,帮助市场主体解决难题,推动惠企纾困措施早落地早见效。全口径减税降费5096万元,设立担保基金1920万元,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全年生产总值完成48.65亿元,同比增长3.4%,排名全市第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13亿元,增速8.7%,排名全市第三;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8.8亿元,同比增长11.8%,排名全市第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排名全市第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8%,排名全市第五;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完成37809元和15817元,同比增长4.8%和6.3%,排名全市第五和第十;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税收收入首次突破8000万元关口。

(二)项目建设有序实施

坚持把高质量项目建设作为主引擎,落实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包联和周汇报机制,实行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月开工、季观摩”双重推进。全市3月份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汇能项目现场举行。年度76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竣工投产35个,进度过半30个。其中,16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全部入库纳统,完成投资39亿元,超时序进度10个百分点。争取政府专项债项目17个,到位资金5.84亿元。策划2023年第一批政府专项债项目61个,数量居全市第一,通过财政部审核反馈项目60个,数量居全省区县第一。

(三)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以“工业倍增”计划为抓手,加快构建“3+N”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全力促进产业转型。黄金产业集群加快聚集。聚焦延链、强链、补链,总投资10亿元的汇能金精矿综合利用项目顺利推进,年产值可达50亿元的金精物料集散中心项目成功落地。潼交中心入驻企业8家,实现交易额34.5亿元,预计纳税4000万元。黄金产量8.8吨,完成产值44.48亿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快壮大。华润分散式风电项目建成投用,国能农光互补项目进度过半,聚泰储能新材料、金国电子、屋顶光伏等项目有序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完成投资6500万元。中陕核钼业公司实现出口贸易9915万元。文旅产业体系加快成型。依托两大旅游体系,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古城景区二级集散中心建成投用,户外温泉全面提升,青少年运动基地、黄金小镇项目有序推进,积极申创省级旅游度假区。编制乡村旅游规划,着力打造桃林寨桃花、秦王寨月季花等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完成“古渡口·渡口驿站”全国甲级旅游民宿申报,启动岳渎景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着力打造文旅新名片。全年累计接待游客95.3万人,综合收入6.19亿元。多元产业稳步壮大。全年粮食总产5.88万吨,同比增长4.7%。肉夹馍工厂累计达14家,年产值约10亿元。软籽石榴年产值1.2亿元,花椒年产值5.4亿元,全县生猪存栏10.2万头。金桥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聚焦返贫致贫风险群体,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开展“百日提升”“百日帮督”活动,投入中省市县财政衔接资金5356万元。全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全县“空壳村”基本清零。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农村改厕1800户。“十村同建”探索荣获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案例;桐峪镇上善村被列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秦东镇港口社区南街和十里铺村、桐峪镇上善村、代字营镇上瀵井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古村落;秦东镇和寺角营村、太要镇秦王寨社区分别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序列;桐峪镇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

(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中省反馈问题有序整改。中金公司37处废渣场恢复治理已通过验收35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完成整改销号。开展“亮剑2022”专项行动,对双桥河流域25家企业逐一检查,建立“一企一档”。秦岭生态持续好转。策划包装生态修复项目7个,争取资金2.45亿元。麻峪道路建设项目、潼峪蒿岔峪生态修复项目完成道路修复11公里、渣坡治理2万平方米。秦岭区域栽植各类苗木405万余株,林木育苗750亩。开展“绿盾”“五乱”等专项联合巡查12次。安装视频监控40余台,配备无人机10台,网格员巡查1万余公里,无人机巡查346千米,秦岭生态保护实现可视、可查、可控。黄河保护高效推进。列斜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3681万元。双桥河姚青河、善车峪河治理工程新建护岸1.1万米,疏浚清障2.2万立方米,治理河长10公里。组织开展河湖“四乱”问题专项暗访行动,扎实开展“清废”行动,入黄入渭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污染防治有效开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1天,位居全市第一方阵。策划包装土壤污染治理和源头防控项目16个。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等工程,完成营造林9.74万亩,绿化美化道路61.4公里。

(六)城乡融合深入推进

北区建设提速提质。尚贤大道、规划一路建成通车,明德公园建成开园,第二人民医院、县委党校迁建、停车场、体育场等多个城市补短板项目加速推进。县城品质宜居宜业。民生大桥桥体合龙,物流智能集散中心主体竣工,秦岭大道雨水管网项目、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建成口袋公园5处。获批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排水防涝示范治理试点县。镇村基础持续夯实。独立工矿区桐峪镇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建成投用。秦东镇污水处理厂配套延伸项目、棚户区管网改造项目稳步推进。绿化提升310国道、潼港引线等4条道路,积极推进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城关街道庆丰村、秦东镇十里铺村及港口社区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秦东镇港口社区荣获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体育旅游示范村。太要镇被评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镇。代字营镇荣获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镇称号。

(七)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民生支出完成14.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4.2%。城镇新增就业2300人,培训就业重点群体1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全面落实失业保险降费政策,减费17.17万元,惠及2705人。建立符合返还条件企业台账,稳岗返还58.32万元,惠及28家企业。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2353万元。岳渎小学、秦东镇滨河小学建成投用,尚德幼儿园主体竣工,中等职业学校学术报告厅等3个单体已主体完工,启动岳渎中学项目。全县一本上线率为41.9%,二本上线率为89.8%,均创历史新高。方舱应急中心、麒麟山亚定点医院及8个卫生院标准化职能健康管理中心建成投用,成功创建市级示范中医馆。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病媒生物防治复审。应急指挥和物资储备中心、引黄上塬人饮抗旱水源地项目顺利推进,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总体看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有进,但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发展的质效不够高。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资源不足、集群发展不够,高质量发展支撑力不够强劲。二是工业增长压力犹存。工业结构单一,缺少龙头骨干引领企业。黄金产业链条不完善,产能释放不充分。新兴工业尚未壮大,新旧动能接续不足。三是短板弱项还比较多。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安全生产、信访稳定、防汛备汛不容忽视。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全县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加快构建“3+N”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潼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速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以上,万元GDP能耗控制在3%以内。

重点项目支撑:2023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92个,总投资213.7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3.8亿元。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2023年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产业为大,必须把“3+N”产业链提升作为主要目标

做强黄金产业。加大黄金资源整合和中深部探矿力度,实施潼金矿业中深部探矿二期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探矿资金,争取列入全国整装勘查重点区。突出强链延链补链,做强做大“探、采、选、冶、加工、贸易”全产业链条,实施汇能有色、瑞创凌源冶炼、太洲二期等项目,打造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推进首饰城改造,建设黄金文化特色街区。壮大潼交所规模,力争全年精矿粉贸易产值达到100亿元。

做大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贯彻“两碳”发展战略,抢抓入选全国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等政策机遇,建成国能农光互补、新型储能基地建设项目,加快聚泰新能源储能材料、屋顶分布式光伏等项目进度。围绕上下游产业链,继续招大引强,建设风能、光能、储能一体化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新区大道、污水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做优旅游产业。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全力推进两大旅游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游、乡村休闲游、黄金工业游、湿地风情游、关中民俗游、首饰贸易游。建成东山景区核心区、云潼关主题区等景点,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积极推进国家黄河文化公园(潼关段)、黄河风情旅游带等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全面叫响潼关旅游品牌。

发展多元产业。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1.5万亩,建设高效节水核心示范区1万亩、辐射带动1万亩,确保全年粮食达到4.5万吨以上。建设潼关肉夹馍食品产业园,搭建潼关肉夹馍中央厨房,形成潼关小吃“总部”经济。优化提升软籽石榴0.5万亩,实施软籽石榴标准化厂房、省级农业现代产业园建设等项目,打造中国软籽石榴第一县。以工业转型、技术革新、规模生产为方向,推动潼关酱菜实现原生态向即食型转变。稳步扩大特色种养殖规模,优化改良花椒1万亩,生猪存栏达到11万头。

(二)项目为王,必须把扩投资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

策划项目更多。紧盯国家政策走向、资金投向,抢抓中央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政府专项债券等机遇,瞄准基础设施、生态治理、民生短板等重点领域,力争更多项目纳入中省计划盘子,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支持。

推进项目更快。持续实施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坚持一线工作法、专班推进法、集中调度法,建立健全“一杆子插到底”的穿透式督查机制,力争6月底前92个重点项目开工70%以上。

招商项目更好。全力推动产业链招商,立足“延链补链强链”,瞄准产业链头部企业、总部企业,以工业园区为基础,开展全链条、集群化招商,确保全年到位资金70亿元以上,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类项目2个以上。

服务项目更优。用好“增存挂钩”政策,积极盘活闲置土地,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土地指标。推行项目手续办理“容缺+承诺制+并联审批+全程帮办代办”制度,落实项目审批“翻番”要求,实现3月底前市级重点项目审批手续全部办结。

(三)品质为先,必须把城乡融合作为基本路径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实施“两馆一院”、城市更新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进和平路北延伸和规划一路、黄河大道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路网布局。建成城东生态公园、祥和广场及添景苑生态停车场,新增停车位1250个。实施城区供水供气供电排涝等项目,完善城市功能。

持续推进乡镇改善。实施桃林路棚户区改造、东马村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扎实推动太要镇、桐峪镇独立工矿区建设项目,加快G522暨310国道改扩建、沿黄公路改扩建项目等项目进度,实施云智交通项目,着力补齐集镇短板弱项。

着力打造美丽农村。全面启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全面落实人居环境整治考核机制,完成省级“厕所革命”后期管护示范县建设。健全农村垃圾转运体系,提升农村宜居水平。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实现乡镇通三级路,建制村通双车道的目标。全力推进森林乡村建设项目,完成营造林2万亩,建设森林乡村5个。

(四)生态为要,必须把绿色发展作为战略引领

做好秦岭黄河卫士。牢固树立“国之大者”政治自觉,建设标准绿色矿山,对生态环境保护委、秦岭委、黄河办等机构进行强化优化,推动“峪长制”“河长制”“林长制”“警长制”“网格长制”协同发力。以秦岭“五乱”、河湖“四乱”整治为重点,持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实施秦岭生态保护站、矿山安防体系建设等项目,推进“数字秦岭”实战应用,全面开启“智慧护山”新模式。全面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建成引黄上塬人饮抗旱水源地建设项目。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实施黄河南岸湿地多样性修复、沿黄生态廊道等项目,打造成“生态+”湿地打卡休闲观光区,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深入打好三大保卫战。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烟花爆竹“零燃放”示范县。加强涉气企业监管,确保空气优良天数位居全市前列。按照“治污、补水、防洪、排涝”总方针,系统推进双桥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确保国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实施黄河流域尾矿库安全环境治理工程、太峪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等项目,着力加强河流湖库流域综合治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建成城区管网改造工程项目。持续进行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监测,实施列斜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湿地9万余平方,清理历史遗留废渣10万方。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稳妥有序推进“双碳”工作,落实“三线一单”制度,严格“两高”项目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坚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结构等加快调整,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源头治理。建立生态环保监管长效机制,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零容忍、出重拳,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五)民生为本,必须把民生改善作为根本目的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落实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兜底保障等政策,居民养老保险和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积极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建成殡葬服务中心,实施老年养护院建设项目。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县,建成中等职业学校、秦东镇中心幼儿园,加快岳渎中学、第七小学项目建设,全面消除“大班额”,推进“双减”提质增效,办好人民满意的潼关教育。

推进健康潼关建设。全面落实“乙类乙管”措施,保健康、防重症,实现“平稳转段”。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深入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深化“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建成县第二人民医院,加快实施县人民医院太要分院项目,新建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全面提升医疗水平。

(六)安全为纲,必须把大局稳定作为工作底线

全力稳物价。密切关注药品、蔬菜、粮食、猪肉、禽蛋等民生商品价格动态。加强药品等涉疫物资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货居奇等行为,确保市场价格平稳有序。抓稳端牢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加大重要民生商品的市场供给力度,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

全力稳就业。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开展技能培训,加大小额贷款支持,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扎实开展根治欠薪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年新增就业1500人,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次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全力防风险。加强风险防控,妥善化解存量债务,控制和防范债务风险,整顿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及时有效处置各类金融风险。

全力保安全。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创建省级平安建设示范县,紧盯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民爆物品等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决防范安全事故。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潼关”。

各位代表,团结奋斗凝聚磅礴力量,砥砺奋进谱写时代华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潼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附件:1.潼关县2023年重点项目建议计划表

          2.潼关县2023年重点前期项目建议计划表